摘要: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即将到来之际,5月13日下午,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管理处,按下“15分钟教育圈”升级键——以“慧心”课堂为纽带,将生物课搬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开展了以“新教材背景下基于‘植物的生活’单元教学实践
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即将到来之际,5月13日下午,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管理处,按下“15分钟教育圈”升级键——以“慧心”课堂为纽带,将生物课搬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开展了以“新教材背景下基于‘植物的生活’单元教学实践之‘慧心’课堂”为主题的“15分钟教育圈”实践育人创新活动,打造“圈”内的沉浸式实景“慧心”课堂。
课堂“破圈”成长
“慧心”课堂从校园延伸至农业科技前沿阵地。同学们前往江苏省农科院,在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庄苗苗老师和南京市人民中学黄雨琪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完成了一场科技与教育的双向奔赴。
庄苗苗老师与黄雨琪老师联袂呈现《设计一米菜园》。在设计校园内的一米菜园的真实情境下,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农科院温室展板资料,精心挑选出适合当季移栽与播种的植物品种。通过测量工具,他们精准确定株距与行距,绘制详细设计图。结合农科院温室内基质与校园土壤特性分析,学生们挑选出适宜的土壤及浇水方案。
在实境种植环节,学生们亲身体验种植过程。课程尾声,学生们参观温室,寻找学习单上的打卡点,如滴灌管、补光灯等设施,探究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思考如何为一米菜园设计智能温室,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结束后,团员志愿者将场地上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慧心”点亮未来
从教室到温室,从“知识灌输”到“实践赋能”,“慧心”课堂与“15分钟教育圈”的协同创新,是美好的双向奔赴。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毛玲丽带来了主题为“教材背景下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探”的学科讲座,聚焦教学范式的革新。
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烨作了题为“聚焦“15分钟教育圈’,打造学生实境课堂”的讲座。他从“科技资源课程化”、“实践场景教学化”、“协同育人常态化”等方面介绍了学校依托“15分钟教育圈”,打造实境课堂的实施路径,展示了孝陵卫初级中学在“15 分钟教育圈”实践育人创新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南京市生物教研员孙传友老师认为,此次教研活动依托“15分钟教育圈”,借助实境课堂,为教师们带来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有助于推动生物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玄武区生物教研员周海旸老师点评指出,在农科院温室环境下,学生通过实践深化生物知识理解,有效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践操作技能。
此次活动,以“慧心”课堂为载体,以“15分钟教育圈”为纽带,将科普教育、学科实践与区域协同育人有机结合,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奇妙的植物世界,对植物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对生物学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未来,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将继续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依托“15分钟教育圈” 资源,书写新时代协同育人的崭新篇章。
视频制作:《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图文制作: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
采编:苗新月 史天存
编委会:周洁 袁靖涵 舍春 桑迪
栏目主编:周洁
联合出品: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江豚新闻融媒体中心
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新魅力校园》栏目组
江苏教育频道《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本平台及网站发布内容,由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原创或者甲方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若发现我们的内容使用了第三方素材,请权利人联系我们洽谈授权或删除。
来源:新魅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