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成绩下滑,可能不是因为不够努力(当然也有人是真的不努力才导致成绩差),而是用手机时间太长了!
孩子成绩下滑,可能不是因为不够努力(当然也有人是真的不努力才导致成绩差),而是用手机时间太长了!
学者不断示警:过度使用手机与社交媒体,正在对孩子的大脑与情绪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不持久、情绪波动大——这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被数位干扰分化了思考能力与内在节奏。
跟小编一起看看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又要如何调整他们的使用时间。
1. 成绩下滑,别急着责怪孩子不够用心
不少家长看到成绩单时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又偷懒了?”
事实可能是:他真的有坐在书桌前,只是脑力不够用。
在这个短影音、即时互动主导的环境中,孩子的大脑经常处于分散、跳跃的状态。
他不是不用心,而是根本无法进入深度思考的“频道”。
手机与社群不是罪,但若长期无节制地使用,会悄悄重塑大脑的反应机制。
2. 过度社群为何会影响大脑
2024年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指出:“偏好透过社交媒体表达情绪的青少年,会出现大脑情绪调节系统(delta-beta神经耦合)失衡,进而间接提高社交焦虑症状”
2021年英国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每日社交媒体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的青少年,显示出较差的情绪健康、自我价值感下降、注意力与行为控制问题增加”
2025年《Brain Sciences》期刊的评论研究指出:“长期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导致青少年情绪麻痺、注意力分散及认知过载,这种状况被称为大脑腐蚀(brain rot)现象,与执行功能与动机控制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这代表什么?他们可能变得越来越在意社交平台上的回馈,导致注意力更难维持在需要长时间专注的任务上,像是阅读、写作或解题。
虽然这项研究并未直接证明“使用社交媒体一定会导致学业能力下降”,但也指出频繁的数位刺激与青少年注意力分散、情绪波动、焦虑倾向之间的潜在关联。
因此,家长不能只看成绩,更应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与专注能力——这才是当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3. 手机让孩子的专注力流失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Adam Alter)在其著作《欲罢不能》中指出:短影音、社群软体、游戏设计,皆以“间歇性奖励”作为心理机制核心,让人难以抽离。
这种奖励方式会让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使人不断刷新、不断点击、不断等待下一个“刺激点”。
但这种刺激的结果,就是大脑习惯短促、被动的回应方式,逐渐失去长时间耐心思考与深度学习的能力。
2021年印度德里一所阿育吠陀医院的观察研究发现,52%的10至16岁青少年表示过度使用手机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显示手机使用与成绩下滑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2024年伊拉克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每日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的儿童与青少年,在认知功能测验中的表现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并伴随学业表现下滑。
这种下滑,常常不会立刻被发现。
因为孩子依旧在看书、写功课、参加考试,但真正的问题在于
·他们记不住读过的内容
·理解力跟不上问题的复杂逻辑
·缺乏耐心与思辨深度
你以为孩子只是玩一下,但他的专注力与逻辑处理能力,正一点一滴流失在荧幕之外。
当孩子无法持续聚焦,无论花多少时间,他的“努力”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他们可能看起来坐在书桌前,但内心早已进入资讯分裂与情绪内耗的漩涡,学不进、记不住、也没成就感。
让孩子失去学习动力,也会让家长错判问题本质,进一步加深亲子间的误解。
但也不代表孩子功课不好一定是手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他真的很不努力,本文是提供家长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孩子。
如果限制手机使用时间,成绩仍没起色,那可能就要另外找原因。
但身为父母也不该过度看重分数,这又是另一个深度话题了,在此不多做讨论。
4. 解法不是禁止手机,而是教会“有意识地使用”
但我们不能也不该将科技视为洪水猛兽。问题不是手机,而是缺乏使用界线与选择能力。
以下是几项可行的家长行动建议:
.设立明确使用时段与区域:如晚上9点后就不能使用手机或一次只能用多久,营造固定的专注时段。
.用纸本阅读替代碎片内容输入:每周安排固定“无电子”阅读时间。
.讨论手机内容而非直接干涉:与孩子一起回顾本周最有收获的线上内容,并在交谈中引导建立正确选择意识。
.以身作则是最有效的引导:父母若总滑手机却叫孩子收机,会使管教完全失效。
让孩子理解“注意力也是一种资源”,它需要保护、分配、节约使用。
5.如何辨别成绩差是“努力问题”还是“大脑状态”问题?
若你的孩子出现以下几种行为模式,请特别注意:
·学习时很努力,但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经常忘记刚刚看过的东西,记忆力明显下降
·做题容易出现粗心错误,逻辑混乱
·情绪起伏大,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这些迹象,不一定是孩子偷懒,而可能是大脑长期接受手机过度刺激,导致的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失衡。
结语
好的教育少不了观察和了解,如果只是看到结果就责怪孩子,没去找出原因,那问题便很难解决了。
在科技时代,同学们都在玩手机,孩子可能也会一直吵着要玩。
如何节制就是爸妈要学习的重要课题了,爸妈自己本身少玩,孩子自然也会模仿。
若爸妈沉迷于3c中,却说大人可以玩小孩不行,那只会让小孩觉得反感和不合理。
其实不只孩子要少玩,大人也一样,手机可以是学习工具,也可以是浪费时间的人生消耗品,端看你如何使用。
不是不能玩,是要控制玩的时间,小编也会放松点一些脸书投放给我的趣味影片,但我不会一直连续点,看2、3个便会停了。
主要还是用来看书和经营社群,看什么书影响也很大,前阵子(现在是25年5月)我迷上《源氏物语》,看完全书就要一个月。
我竟然连续看了三个月,看完结尾又回到开头,但收获真的很少,小说能教我们的是分析性格,但这样的学习较慢。
最近我又转为看行为学的书,每天看完都有收获,所以吸收的内容真的很重要。
尽量多看对生活有益的资讯,人生会更美好!
#5月·每日幸运签#
来源:玉娇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