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获,行有所思②——金堂县赵镇第一小学劳动教育纪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6:42 1

摘要: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实践,是教育的鲜活课堂。从田间地头的“自然学堂”到匠心独运的“非遗工坊”,从科技赋能的“智慧农场”到家校联动的“生活课堂”——金堂县各学校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让“劳动最光荣”的信念扎根童心,让“创造向未来”的种子悄然萌发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实践,是教育的鲜活课堂。从田间地头的“自然学堂”到匠心独运的“非遗工坊”,从科技赋能的“智慧农场”到家校联动的“生活课堂”——金堂县各学校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让“劳动最光荣”的信念扎根童心,让“创造向未来”的种子悄然萌发。

今天,我们将走进金堂县赵镇第一小学的劳动教育现场,看孩子们如何用双手丈量土地的温度,用汗水浇灌成长的智慧,用创新点亮劳动的意义。

金堂县赵镇第一小学秉承“树人为本,特色为翼”的办学思想,把劳动教育与学校核心理念“生命潜能教育”课程深度融合,开展劳动教育微课程“项目式”研发,创生微课程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新课程理念,开启学生成长的新旅程。

一、扎实劳动课程,助推五育并举

01

必修课,让劳动教育有梯度

面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无序性、碎片化、零散化等问题,学校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一、二年级,主要是劳动意识的初步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三至六年级,劳动教育重点转向卫生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讲究个人卫生,承担一定家庭劳动,适度参与校内外公益劳动活动,并在团队合作中领悟劳动价值。

02

“特色课”,让劳动教育有深度

“开心农事”种植园里生长出来的项目式课程,让学生通过四季劳动,体验丰收之美。

1. 语文+劳动。日记记录农作物生长过程;吟诵“农事”小调,传递劳动趣味;写作、演讲、朗诵,深耕劳动韵味。

2. 美术+劳动。画笔记录农物生长,播种、开花、结果;绘本《莴笋成长记》《西红柿的梦》……续写田间小故事。

3. 科学+劳动。播种、施肥、除虫……在劳动中探索农耕规律;“小学生汽车文化筑梦课堂”里的设计、操作,续写STEAM教育中劳动新动向;家校养殖区里的喂养、洒扫,让金鱼、桑蚕快乐生长。

4. 数学+劳动。田间地头的丈量、测算、分配,让农物种植更科学、有趣;牛皮菜成熟了,定价、售卖、结算、分账,让经济头脑在劳动中生长。

二、深耕文化建设,让劳动有厚度

01

德育+劳育的双重奏

班队会,将劳动价值理念从基础筑牢。“时代劳模”专题片,根植“工匠”精神,浸润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02

文艺活动+价值传递的组合拳

五年级六班中队创编的节目《与劳动携手,同节约相伴》、四年级七班中队创编的节目《像植物那样》让劳动之花在艺术浸润中绽放。

三、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有温度

01

“家务小能手”

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为依托,根据家务劳动情况,学校每月评选和表彰“家务小能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中体验劳动价值。

02

节日的温度

在“妇女节”“端午节”“春节”等重要时间点,组织学生动手动脑,给周围长辈、朋友制作贺卡、香包、粽子等小礼物,传承节日温暖。

03

主题采摘节

“快乐采摘,幸福分享”主题采摘节,让学生通过采摘,将辣椒、豇豆、番茄等各类蔬菜带进厨房,化身小厨师,将劳动果实变为盘中美食。

04

劳动进社区

走进社区、走近敬老院,撕小广告、清洁街面、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植绿护绿,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四、劳动硕果次第来

同学们在收获了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校和师生们也载誉而行。学校因此荣获“成都市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等称号。黄永芳老师的“‘辣椒’样校园”劳动课程以《绘数学》为题荣获论文评比一等奖;邓廉贞老师带领同学们编导的《与劳动携手,同节约相伴》节目,在四川省电视台展演中荣获一等奖;肖瑶老师带领同学们创编的节目《像植物那样》在金堂县“青春献给党,诗歌颂风华”诵读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学校的劳动教育成果显著,学生们在劳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幸福。每一次的劳动实践,都是对他们心灵的一次洗礼,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更加懂得感恩与回报。未来,金堂县赵镇第一小学将继续深耕劳动教育,让劳动之花在学生心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三省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