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芊雅 复旦青年“一位聋人患者被鱼刺卡住,等待六天后,才在上海市市北医院助聋门诊一周一次的开放时间前往医院,取出鱼刺;因为拖延时间过长,一位高血压患者来到助聋门诊就诊时,收缩压已超三百毫米汞柱,远远高于90-139毫米汞柱的正常范围。由于难以与医生交流,聋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总会遇到心理和行动上的种种障碍,往往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前来就诊。而在手语翻译志愿者的协助下,聋人患者们得以与各个诊室的医生较顺畅地沟通。”▲志愿者在诊室外预先询问聋人患者病情/拍摄:漆文倩复旦青年记者 黄芊雅 主笔复旦青年记者 苏祎成 报道复旦青年记者 漆文倩 编辑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四楼扶梯旁,一片小小的候诊区隔绝了医院的广播叫号、护士的呼唤和患者间嘈杂的私语。一位年轻人偶然随扶梯到了四楼,怔了怔,低声感慨“好安静啊!”,看了一眼楼层指示牌上的“助聋门诊”标识,又匆匆踏上了上行的扶梯。虽然安静,这里与医院的其他楼层一样繁忙。显示屏上的数字滚动,护士拨开人群穿行,脚步声和铁质椅子的吱嘎声填充了空间,代替言语的是轻轻的击掌声和衣物的摩擦声,患者间聊得兴起时,有人从喉咙溢出含糊的“啊”。这里是华东医院开设的助聋门诊,一项专门为听障人士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门诊,主要负责对完全听力障碍的患者进行预诊,以及协助患者进行挂号和就医等就诊流程。2019年至2025年2月,华东医院助聋门诊服务累计人次达9547人次,发现各类早期疾病患者151人次。每个星期四下午,平均有40多位聋人患者在助聋门诊的协助下顺利就诊。摘要:原创 黄芊雅 复旦青年“一位聋人患者被鱼刺卡住,等待六天后,才在上海市市北医院助聋门诊一周一次的开放时间前往医院,取出鱼刺;因为拖延时间过长,一位高血压患者来到助聋门诊就诊时,收缩压已超三百毫米汞柱,远远高于90-139毫米汞柱的正常范围。由于难以与医生交流,
来源:健康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