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勇争先 奋力建强副中心|南阳粮仓安九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07:41 2

摘要:初夏的南阳,麦浪翻涌,沃野流金。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的殷殷嘱托,如同一粒饱含生命力的种子,落进这片“中州粮仓”的沃土,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邓州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

农,天下之大本也。

初夏的南阳,麦浪翻涌,沃野流金。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的殷殷嘱托,如同一粒饱含生命力的种子,落进这片“中州粮仓”的沃土,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四年来,南阳不负嘱托,以“粮”为笔,以“智”为墨,绘就了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富于农”的时代画卷。从田间地头的“数字大脑”到“种芯革命”破译增产密码,从千年农耕的坚守到现代智慧农业的创新,南阳正以科技创新之笔,不断书写着“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南阳粮”的时代答卷。

“云端”种粮

麦田里的“数字大脑”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为农业大市,南阳始终将粮食生产视为重中之重,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5月13日,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在邓州市荣粮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试验田里,理事长刘飞看着眼前泛出金色的麦浪,满脸的自豪。

这四年,合作社可谓是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1万多亩到现在的4万多亩,种植模式从以前的单一种植到现在的试验种植,管理方式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智慧化管理。刘飞兴奋地说,以前种地是“望天收”,现在播种智能化,除草防病害交给无人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方式和观念已成为昨天的故事。

“智”在田野“慧”种地。智慧农业到底是什么样?

走进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的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仿若置身于未来农业世界。硕大电子屏上正实时跳动着数据:土壤墒情、空气温度湿度、光照、风速、虫情动态、作物长势……这里如同麦田的“数字大脑”,将核心区麦田的各种“生命体征”尽收眼底。

这个由邓州市农业农村局与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学院联合研发的中心,是当前河南省汇聚农业数据资源最多、最全面、最综合化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平台主要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5G+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来构建智慧农业信息体系和现代农业运行管理体系。

短短四年间,智慧农业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站在电子屏前,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主任李占指着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和试验田的监控画面,向记者详细解释,“中心在推进智慧农业科技进程中,率先实现从卫星遥感到多光谱无人机监测,再到小麦生长模型本地化试验,目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智慧与农业结合,数字在田野生根。正是基于此,邓州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收集的数据组成了数字化农田,为智能化作业提供数据参考。

数据显示,邓州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实现每季每亩节本增效5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社会效益,减少农药化肥利用量,实现生态效益。

“种芯革命”“杂交小麦”

破译增产密码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在邓州,有一片承载着种业希望的土地——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这里,是全国首个杂交小麦全产业链基地,宛如一座种业创新的“灯塔”,在提升我国种业竞争力的征程中闪耀着独特光芒。

记者走进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满眼生机勃勃,在试验田亲本圃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杂交小麦调查,从高度、穗粒数等逐一记录,随后取样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由邓州市政府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成立的邓州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在全国乃至全球杂交小麦育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基地凝集了国内外优势科技人才50余名,承担国家杂交小麦育种联合攻关、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大研发等项目10项次,通过不断育种和推广,大幅提升了小麦亩产,扩大了小麦适种面积,稳定并提升全国小麦产量。

“基地作为我国杂交小麦创新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保存的杂交小麦亲本种质资源超过15000份,年开展试验超过1200项次。”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首席科学家赵昌平告诉记者,通过对12.6万份杂交组合的筛选鉴定,选育出增产10%以上的杂交小麦新组合32份,审定杂交小麦品种24个,其中JM6-3小麦更是走出国门,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乌兹别克斯坦审定的杂交小麦品种。

科技只有和生产结合才能产生效益。四年来,基地积极推动杂交小麦的产业化发展,采用“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带动当地杂交小麦制种产业快速转型。

“我们要把邓州打造成国际一流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交流中心、研发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孙辉介绍,未来将构建“源头创新在北京、组装生产在邓州、推广辐射在全球”的杂交小麦商业化育种体系,把种子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中州粮仓

筑牢粮食安全“南阳脊梁”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南阳,作为“中州粮仓”,更是河南省把牢“天下粮仓”的重要力量,这片广袤的土地,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始终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展现着科技的力量。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南阳始终以“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为使命,积极践行重耕嘱托,以实际行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和“政银担保投”联动机制,全方位加大粮食安全投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09万亩,面积全省第一,南阳在粮食主产区以“坚决不让耕地减亩”的担当,守护着每一寸沃土,筑牢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链。

与此同时,南阳全力打造现代种业强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大力推动先进农业机械普及应用,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吨粮田”“吨半田”集成技术模式,全力保稳产、促增产,基本形成“田面平整化、土壤肥沃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的开发格局。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市建设高标准农田32.4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40.5万亩;建成小麦良繁基地10.99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让“中国碗”盛更多“南阳粮”。南阳的农业发展,是“藏粮于地”的坚守,是“数字赋能”的革新,更是“绿色共生”的智慧。在现代化智慧农业的道路上,南阳正奋力把嘱托刻进脚步,将使命写成远方。

全媒体记者 杨青晓 李金玺 张玲 文/图

来源:南阳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