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风电场(OWFs)的建设在沿海海域迅速发展。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海洋物理环境,还可能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使用和迁徙模式产生影响。尽管风电场的建设区域通常禁止拖网等破坏性捕捞活动,然而其对鲨鱼和鳐鱼等物种的实际影响仍不明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https://mp.weixin.qq.com/s/93HQaCwWiZEvr6h4vRiZbw
姥鲨 ,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Author: Greg Skomal/NOAA Fisheries Service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风电场(OWFs)的建设在沿海海域迅速发展。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海洋物理环境,还可能对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使用和迁徙模式产生影响。尽管风电场的建设区域通常禁止拖网等破坏性捕捞活动,然而其对鲨鱼和鳐鱼等物种的实际影响仍不明确。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海上风电场投入使用,渔业、保护和能源部门的需求相互重叠,如何在这些区域实现多用途管理,成为海洋空间规划和管理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日发表于《海洋与海岸管理》(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的一项研究中,荷兰瓦赫宁恩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通过海水中的环境DNA(eDNA)痕迹确认了荷兰风电场内鲨鱼和鳐鱼的存在。
研究人员在荷兰的四个海上风电场内共收集了436份海水样本,通过分析样本中的eDNA,确认了5种不同的鲨鱼和鳐鱼物种的存在。这些物种包括两种鲨鱼:姥鲨和宽鼻星鲨和三种鳐鱼:背棘鳐、短尾鳐和波鳐 。
背棘鳐,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Attribution: © Hans Hillewaert
其中,棘背鳐是最常被观察到的物种,它在其中的三个地点全年都有出现。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荷兰海岸南风电场的冬季检测到了姥鲨,这是一种大型的洄游性物种,这一发现为研究其季节性迁徙提供了新的见解。
此外,星鲨在海底电缆上的检测频率高于风电场内部,表明其可能更倾向于在电缆附近活动。而且,通过两年的季度采样,研究人员发现星鲨在海底电缆上的出现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已知的该物种迁徙模式相符。
研究结果表明,鲨鱼和鳐鱼确实会使用海上风电场作为栖息地,但它们的具体栖息地使用模式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风电场并未阻止这些物种的季节性迁徙,但电磁场对它们行为的潜在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在海上风电场内,禁止进行拖网和其他破坏海底的捕捞活动,这使得底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更稳定的栖息地可能会使鲨鱼和鳐鱼等易受伤害的物种受益。但同时研究人员也警告称:“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如果我们开始允许在这些区域进行底拖网捕捞,这将失去这些区域可能提供的保护。”
宽鼻星鲨,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Attribution: © Hans Hillewaert
研究人员表示,环境DNA的使用是一种有前景的非侵入性海洋生态学工具。这种方法快速、成本低且对动物友好,为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监测生物多样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同时该项目结合了实验室实验和使用水下摄像机、传感器以及分子技术的实地研究。
这项研究为理解海上风电场对鲨鱼和鳐鱼种群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结果支持将海上风电场纳入海洋保护策略,尤其是在欧盟推动《栖息地指令》《海洋战略框架指令》《生物多样性战略2030》和《自然恢复法》等立法背景下。研究建议在引入可能抵消拖网渔业禁令带来的保护效益的多用途活动时需谨慎行事。研究人员表示,进一步研究这些受威胁物种在风电场内的栖息地使用模式,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确定海上风电场在欧盟立法框架内的多用途功能。
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编译 | Sara审核 | YJ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4569125001334
Hermans, A., Sumner-Hempel, A., van den Brink, X., van Berkel, D., Olie, R. A., Winter, H. V., ... & Nijland, R. (2025). Elasmobranchs in offshore wind farms.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66, 107671.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 鲨鱼咬人事件背后:自卫行为的科学解读
❁ 海山:鲨鱼和其他海洋捕食者的“社交中心”
❁ 鲨鱼攻击真有那么危险吗?2024年全球仅47起,死亡案例创多年新低
❁ “海洋霸主”鲨鱼和鳐鱼,日子不好过
❁ 大型鲨鱼互相捕猎“可能比想象的更常见”
【你知道吗?】长期以来,在全球,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在航行过程中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显著的伤害和死亡,尤其是对于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儒艮、海牛等。例如在北大西洋,因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带来的鲸豚死亡比比皆是;如在卡塔尔海域,有超过50%的鲸鲨身上都有明显的螺旋桨伤痕。这显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沿海发现因被螺旋桨打死的海洋动物不在少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海洋与湿地·宣)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