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新冠又回来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以为是感冒,结果是阳了”的经历,就连知名歌手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不得不暂停巡演计划。这一系列现象让人们不禁心生疑问:新冠真的又回来了吗?面对可能到来的疫情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新冠“卷土重来”?我们需要知道这些!
近期,“新冠又回来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以为是感冒,结果是阳了”的经历,就连知名歌手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不得不暂停巡演计划。这一系列现象让人们不禁心生疑问:新冠真的又回来了吗?面对可能到来的疫情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数据说话:新冠阳性率显著上升
答案是肯定的。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第14周—18周,3月31日—5月4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4月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核酸检测阳性率来看,新冠病毒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从第14周的7.5%一路攀升至第18周的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从第14周的3.3%上升至第18周的6.3% 。从区域分布来看,到第18周,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检出率中均排名第一。从年龄层面分析,1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新冠病毒阳性检出率在第18周也位居首位。
在港澳地区,新冠病毒同样呈现出流行趋势。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从4周前的1.71%上升至8.21%。4月27日至5月3日的一周,化验所新增带有新冠样本数量为972个,较前一周增加134个。同期,有31例涉及新冠的重症及死亡个案,较前一周增加近1倍。澳门卫生局披露,流感样病人检出新冠病毒的阳性率今年自2月下旬开始上升,3月中旬达高峰(第12周阳性率为44.3%),期后逐渐下降,目前近三周呈现波动,第17、18、19周的阳性率分别为12%、17%、11% ,显示曾轻微回升,总体来说,澳门新冠病毒近期仍处于较活跃水平。
毒株解析:XDV变异株成为主流
此次引发新冠阳性率上升的主要毒株是XDV变异株及其子分支NB.1.8.1。它们属于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家族,是此前广泛传播的JN.1和XDE的“重组后代” 。也就是说,这并非是一种全新的毒株,而是奥密克戎家族的又一次更新迭代。虽然没有出现重大的“版本升级”,但一直在进行小的变化。研究表明,XDV变异株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这意味着即便之前感染过新冠病毒或者接种过疫苗,也有可能再次被感染。不过,好消息是,现有疫苗对XDV仍有保护作用,并且目前并未发现其致病力增强 。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监测显示,流行株NB.1系列分支虽然传播力较强,但致病力未见明显变化。
原因探究:多重因素导致疫情反弹
这波新冠疫情的反弹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人群免疫屏障减弱是关键因素之一。上一轮大规模感染(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经过去一年多,多数人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正在逐渐消退。同时,2025年初的流感相对低迷,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让出了空间”,再加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使得整体免疫防线有所松动。
其次,季节和人员流动因素也不可忽视。春夏换季时,早晚温差较大,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感冒,这也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从清明到五一,节假日期间人口流动频繁,跨省出行、聚会聚餐增多,病毒借此机会得以扩散。此外,XDV变异株传播力强,且症状较为轻微,很多人将其误当作普通感冒处理,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了病毒的传播。而免疫力下降人群的增多,尤其是长期未接种疫苗、未“阳过”或阳过已久者,更容易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感染趋势:五月下旬达峰,六月下旬回落
根据香港卫生专家孔繁毅教授的判断,这一轮新冠感染高峰预计在5月下旬前后达到顶点,整体持续6 - 8周 。结合目前中疾控的监测数据,内地新冠阳性率自4月初的7.5%持续上升至5月中旬的16.2%,已接近高点,整体趋势与港澳基本同步。病毒学专家常荣山也指出,本轮高峰大致落在5月中旬,预计6月初全国阳性率将回落至8% - 10%,6月下旬降至5%以下,整体回落速度较快,不会对高考等重要节点构成影响。
风险人群:老人、基础病患者需重点关注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感染的症状相对较轻,可能表现为咽痛、低烧、咳嗽,身体疲乏等,部分人咳嗽会持续一周甚至更久 。但即便症状“像感冒”,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感染新冠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影响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可能在不经意间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 。本轮感染中仍出现了明确的重症病例,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2025年5月的通报,过去4周内,香港新增75例新冠重症个案、26例死亡,其中95%以上患者为有基础病的成年人,且大多数半年内未接种加强针。
应对策略:不同群体区别对待
面对可能到来的新冠疫情变化,不同群体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对于未感染者,防护措施不能松懈。居家期间要保持每日通风,注意卫生间清洁,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出门尽量避开密闭、人多、通风差的空间,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医用或KN95口罩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并尽快完成加强针接种。
已出现症状的人,应立即居家休息,避免传播病毒。出现症状第一时间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检测阳性后减少出行和社交活动,多喝水、清淡饮食、充足睡眠,必要时及时就医。
高风险人群要主动防护,尽早干预。家中常备抗原试剂、体温计、血氧仪,一旦出现不适要尽早就医。如确诊感染,尽可能在48小时内评估是否可使用抗病毒药物 。家人如有呼吸道症状,应主动隔离,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次新冠疫情的反弹提醒我们,病毒从未真正消失,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虽然目前这波疫情不会像过去那样引发大规模的恐慌和医疗挤兑,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高风险人群,更要做好防护和应对措施。了解病毒、监测疫情、科学预防,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在保护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 。
来源:每日精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