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坚持AA制6年不进厨房,婆婆生病那晚,她守了72小时不合眼!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07:50 3

摘要:县城里这几年新开了不少超市,但我还是习惯去老市场买菜。不为别的,就因为能听到最新鲜的人情世故。上周,我又在菜市场碰见了老王家的堂哥。

县城里这几年新开了不少超市,但我还是习惯去老市场买菜。不为别的,就因为能听到最新鲜的人情世故。上周,我又在菜市场碰见了老王家的堂哥。

“老弟,前几天听说你家买了新电视?三星的?”他一边挑黄瓜一边问我。

我笑了笑:“哪儿啊,就老电视加个机顶盒,能看就行。”

“咱这市场,什么都知道。”堂哥压低声音,“老李家那儿媳妇的事,你听说了吗?”

我摇摇头,心想又有什么新鲜事。

堂哥挑完黄瓜,找老板结账时顺便买了两根葱,葱尖都发黄了,但他也没在意。“那媳妇,结婚六年了,从来不做饭,跟老李家一直AA制。前几天老李媳妇住院了,连着守了三天三夜不合眼,把全家人都惊着了。”

我挑了两个西红柿,五块钱一斤,贵了,但看着红得发亮,就买了。“人家小两口过日子,外人哪知道什么情况。”

堂哥一听我这话,差点把手里的葱扔了:“那叫什么事啊!结婚这么多年,连婆婆生日都不知道,家里谁爱吃什么都记不住。我听说啊,她每个月就给老李家两千块钱,算生活费,其余的全归自己。”

我没接话,把西红柿装进旧塑料袋里。袋子是去年双十一买东西送的,攒了一堆,用了大半年还没用完。

远处,有人骑电动车差点撞上卖糖葫芦的小推车,吵了起来。我和堂哥自然地停下交谈,看了一会热闹。等那边平息了,堂哥却换了话题,开始问我知不知道哪里修自行车便宜。

我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谁知道,昨天下班回家,竟然在小区门口碰见了老李。老李退休前是县医院的护工,五十多岁了,头发已经花白,却还是精神抖擞的样子。他一看见我,就热情地打招呼。

“老弟啊,正好,来帮我拎点东西。”

我接过他手里的袋子,沉甸甸的,低头一看,是几瓶老酒,看标签至少有十年了。

“谁家办喜事?”我随口问道。

老李摆摆手:“没,我闺女要来家里吃饭,想喝点。”

我们一边走,老李一边给我讲他闺女多有出息,在省城一家外企当经理,年薪二十多万。说着说着,话题突然转向了他儿媳妇。

“我那媳妇啊,你知道的,城里姑娘,娇生惯养,刚结婚那会儿我和老伴都不适应。”老李停了下来,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皱巴巴的红塔山,递给我一根。我不抽烟,但还是接了,夹在耳朵上。老李自己点上,深吸一口,目光变得有些恍惚。

“她和我儿子说好了,结婚可以,但家务各干各的,钱也是AA制。老伴听了,差点没背过气去。”

我笑了笑:“现在年轻人都这样。”

老李摇摇头:“不是,不是。我儿子说,他们上班都累,谁都不想回家再干活。可我就纳闷了,那我老伴怎么天天还给他们做饭洗衣服?”

我没接话,老李继续说:“那闺女啊,也不是不懂事,每个月定时给生活费,从不拖欠。家电坏了,她出钱找人修。我老伴过生日,她也送礼物,就是…就是感觉不像一家人。”

电梯里,灯忽明忽暗的,老李的脸在阴影中忽隐忽现。我突然注意到他眼角的皱纹比上次见面时深了许多。

到了他家门口,老李掏出钥匙,动作却突然停住了。“老弟,有空进来坐坐?”

我本想推辞,但看他神情恳切,就点了点头。

老李家的客厅很整洁,但能看出是老式装修。电视柜上摆着几个相框,最新的一张是他儿子结婚照,看起来已经有些褪色了。茶几上放着一盘削好的苹果,切得很整齐,盘子边缘却有个小缺口,用透明胶带粘住了。

“我老伴最近住院了,”老李给我倒了杯茶,是用老式暖瓶里的水泡的,“胆囊炎,前几天疼得厉害,半夜送去的医院。”

“大病?”我有些担心地问。

“不算,但得做个小手术。”老李喝了口茶,“那天晚上急,我儿子出差在外地,就我和儿媳妇送医院去的。”

我点点头,等他继续说下去。

“你是不知道,那丫头平时连鸡蛋都不会煎,那天晚上像变了个人似的。”老李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我慌得连钱包都忘带了,她二话不说刷卡付了押金。医生说需要人陪护,她让我回家休息,自己一个人守着。”

窗外,有人在放风筝,五颜六色的,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显得格外鲜艳。风筝线缠在了电线上,那人费了好大劲也没能解开,最后只好剪断了线,眼睁睁看着风筝被风吹走。

老李继续说:“本来以为她就是客气一下,谁知道真的守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我去换班,她眼睛都红了,问她吃没吃饭,她说没空。我劝她回家休息,她说不用。”

我咬了一口苹果,有点酸,但很脆。

“就这样,连着三天三夜啊,她几乎没合过眼。第三天我儿子回来了,看见她那样子,心疼得不行。”老李起身去厨房,拿了一瓶酱油回来,看了看过期日期,又放回去了。

“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继续说,“她居然知道我老伴不能吃辣,喜欢喝温水。护士每次送饭来,她都要确认没放辣椒。我老伴说渴了,她马上就倒水,还试温度。”

“她不是和婆婆处得不好吗?”我忍不住问。

老李苦笑了一下:“谁说不好了?就是互相不干涉。我老伴总说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别老用咱们那套去要求人家。”

电视里正在播新闻,声音开得很小,只能隐约听见主持人在说什么安全生产的事情。老李拿起遥控器,想调大声音,按了半天没反应,他敲了敲遥控器,又换了个方向对着电视,最后发现是电池盖松了。

“那天晚上,我偷偷在门外看到,我老伴睡着了,她就坐在床边,一直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老李的声音变得很轻,“护士来换液体,她问这是什么药,有什么作用,有没有副作用,记得比我这个老护工还清楚。”

我看着老李,他的眼睛湿润了。

“第四天早上,我老伴醒了,看见她还在,很惊讶。我老伴问她:‘小兰,你怎么还在这儿?’她说:’妈,我不放心您。’”

说到这里,老李停下来,从茶几下面拿出一个旧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沓照片。他翻了翻,找出一张递给我:一个年轻女孩站在医院走廊上,脸色苍白,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很坚定。

“这是她?”我问。

老李点点头:“出院那天我偷拍的。她不知道。”

我把照片还给他,他小心翼翼地放回盒子里。

“出院那天,她请了假,亲自去办的手续。回家路上,她问我老伴想吃什么,我老伴随口说想吃红烧肉。”老李笑了,“你猜怎么着?她真去市场买了五花肉,回来问我怎么做红烧肉。”

窗外开始下小雨,滴答滴答打在窗户上。老李起身去阳台收衣服,我注意到阳台上放着几盆绿植,长得很好,有一盆开着小白花。

“她真的做了红烧肉?”等老李回来,我忍不住问。

“做了,”老李点点头,“糊了,肉没煮透,又咸又硬。但我老伴吃了一大碗,还说好吃。”

我笑了:“婆婆心疼儿媳妇。”

“不只是这样。”老李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那天晚上,我们都睡了,我听见厨房有动静,起来一看,她在洗碗。见我出来,她有点不好意思,说是想学着做点家务。”

我有些惊讶:“这么大转变?”

老李摇摇头:“她说,在医院那三天,看着我老伴躺在病床上,她突然意识到,原来婆婆真的老了,也会生病,也需要人照顾。她说她以前总觉得做家务是种负担,是不平等的象征,但那几天她明白了,照顾家人不是义务,而是…而是…”

“责任?”我试着接话。

“不,是爱。”老李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她说她终于懂了,家不是酒店,不是靠钱就能维持的。她说看着我老伴虚弱的样子,她害怕,害怕有一天来不及表达关心。”

雨下大了,敲打在窗户上的声音更清晰了。老李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笑了:“是我儿媳妇,问我老伴今天想吃什么,她下班去买菜。”

我起身告辞,老李把我送到门口。临走前,他拍拍我的肩膀:“其实啊,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我们老人也要学着理解。我儿媳妇现在虽然做的菜不好吃,但我老伴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

“慢慢来嘛,总会好的。”我说。

“对,慢慢来。”老李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别跟别人说这事,尤其别跟我大哥家说,他们都以为我儿媳妇不懂事呢。”

我笑着点头答应。出了门,雨已经停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

一周后,我在超市里又碰见了老李。他推着购物车,里面放着一堆蔬菜和水果,还有几瓶酱料。

“买这么多?”我惊讶地问。

老李笑了笑:“我儿媳妇让买的,她说要学做几道菜。”

我注意到他的购物车里有一瓶很贵的橄榄油,标签还是英文的。

“这么高级啊?”我指了指那瓶油。

老李有些不好意思:“她在网上看的菜谱,说要用这个。昨天做了意大利面,味道还行。我老伴吃了两碗。”

购物车最下层放着一个盒子,是个榨汁机。老李顺着我的目光解释道:“我老伴喜欢喝果汁,但牙不好。以前都是我用小刀削了喂她吃。前天我儿媳妇下班回来,拎着这个,说是给妈妈买的礼物。”

我点点头,心里感到一丝温暖。

“她现在下班回来,先问我老伴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然后才去洗澡。”老李继续说,“周末还带我们去公园散步,推着轮椅,生怕我老伴累着。”

“AA制呢?还继续吗?”我忍不住问。

老李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还真没注意,好像不提这事儿了。上周买菜,她直接刷的卡,也没说要我们还一半。不过她说想跟我学包饺子,我老伴高兴得不行,昨天专门教她擀皮。”

我们一起排队结账,老李又买了两盒酸奶,说是他儿媳妇爱喝的牌子。

“老弟啊,”结完账,老李突然认真地说,“你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这病来得也不全是坏事。”

我疑惑地看着他。

“我之前总觉得她不够贴心,不像个儿媳妇。现在想想,可能是我们之间少了真正的了解。”老李提着袋子,走得很慢,“没经历过风雨,怎么知道彼此是不是真的会在一起?”

超市外,阳光很好,照在地上,把老李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突然停下脚步,从袋子里拿出一盒酸奶递给我。

“尝尝,我儿媳妇说这个很好喝。”

我接过来,喝了一口,确实不错,酸甜适中。

“对了,”老李又想起什么,“下周六我老伴过生日,我儿媳妇要亲自做饭,说是要请客。你要是有空,来吃饭啊。”

我点点头:“一定去。”

老李转身要走,又回过头来:“对了,别告诉别人啊,尤其是我大哥家。他媳妇总说我儿媳妇不孝顺,要是知道这事,肯定酸得不行。”

我笑着点头:“放心,不说。”

看着老李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菜市场里那些议论纷纷的人们。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AA制,看到了不进厨房的年轻媳妇,却没看到那个在医院守了三天三夜的女孩,没看到那盘糊了的红烧肉,没看到深夜里悄悄洗碗的身影。

人啊,真的很奇怪。有时候需要一场病,才能看清谁是真心对你好的人;需要一次危机,才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我站在超市门口,喝完了那盒酸奶。阳光很暖,照在身上,像是被拥抱了一样。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让人相信,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只要心中有爱,就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周六那天,我真的去了老李家。一进门,就闻到了香味,不是很专业的饭菜香,但足够温暖人心。老李的儿媳妇穿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看见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叔叔好,菜马上就好。”

我注意到她手上有一个创可贴,应该是切菜时不小心割到了。老李的老伴坐在沙发上,脸色比上次见到时红润了许多,正笑眯眯地看着厨房的方向。

老李冲我挤挤眼睛,小声说:“我儿子刚买了养老保险,给我和他妈都买了。是我儿媳妇提议的,说是要我们安心养老。”

我点点头,没说话,但心里明白,这个家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餐桌上,菜不算多,也不是特别好看,但每一道都是用心做的。儿媳妇给婆婆夹了一块鱼肉,轻声说:“妈,小心刺。”

那一刻,我看见老李的眼睛红了。不是因为辣,而是因为感动。

这就是生活吧,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只有点点滴滴的真情流露,只有那些在你需要时伸出的手,只有那些在你脆弱时给予的温暖。

回家路上,我看见天空中有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不知怎么的,它没有坠落,而是被风托着,飞得更高了。

可能,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来源:荷叶聊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