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与平常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8 11:13 2

摘要:慈悲心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情感,核心在于对众生的关怀和愿其摆脱痛苦、获得幸福的愿望。它不仅仅是对他人痛苦的同情,更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不带有偏见和狭隘的依恋。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关键词是慈悲心和平常心。

1.慈悲心

世人所理解的慈悲心可能是与人为善,不伤害他人与动物就是慈悲心,

慈悲心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情感,核心在于对众生的关怀和愿其摆脱痛苦、获得幸福的愿望。它不仅仅是对他人痛苦的同情,更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不带有偏见和狭隘的依恋。

我们来看看弘一法师在日常生活中他是怎么修行慈悲心的。

我们都知道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爱惜生命,因为众生平等,就算是一只蚂蚁、小虫子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是不允许自己随意去伤害的。

弘一法师到学生丰子恺家去,丰子恺请他坐到藤椅上,法师先把虅椅轻轻的摇动,然后才慢慢坐下去。一开始丰子恺很奇怪,但又不好意思问,后来看法师每次都如此,就忍不住问他原因。

弘一法师回答说在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子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他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儿地坐下去,好让他们走避。

弘一法师独居桃园山中时,山鼠扰害,昼夜不宁。室中经书、衣物,甚至寺中佛像,常被老鼠噬咬,并在佛像上落粪。

弘一法师为避此患,便翻阅旧籍,书上记载饲鼠之法,云:饲猫之饭饲鼠,则可无鼠患。

大师便以米饭饲鼠,每日两次,每次开饭前敲钟通知,如此积以时日,鼠一闻钟声便出动觅食,不复咬损寺中物件,也不随处落粪,从此以后,彼此相安无事。

弘一法师是一位德道高僧,在日常生活中对众生生命平等,连一只小虫、老鼠……它们的生命也是宝贵的。

世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世人遇到鼠患,则会以大自然的法则来解决——养只猫,因为猫是老鼠的天敌,有猫在的地方基本没有老鼠,但养只猫和养只老鼠有区别吗?

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动物,只是相对猫和老鼠,人类更喜欢猫,恶老鼠而已,

我们人类站在食物链的制高点上,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的身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凌驾于其它生命之上。

人所能感受到的痛苦,动物也能感受到。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类不但不能因为自己有随意支配其他生命的能力,就任意捕杀动物,相反,我们更应该以最悲悯的心来帮助和爱护它们。

然而面对 人人喊打的老鼠,作为我们能升起这颗悲悯之心吗?

上周二的晚上加班,回到家也是22:20分,骨头像散架了一样,匆匆洗漱后往床上一躺,直接养五藏去了。

直到第二天中午。我才发现在阳台的角落铁笼里,闯进了一只久违的不速之客——老鼠,它在笼子里一动不动,蜷缩着它那长长的尾巴和娇小的身躯,两颗眼珠轱辘辘的炯炯有神,用祈求而又明亮的眼神正看着我呢!像是在告诉我,求求你放了我吧!我心一楞,好家伙!两年都没来啦,你咋就来了呢?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看着它那祈求的眼神,我拿出厨房里的油麦菜叶开始投喂它,由于太长时间没吃东西了,加上怯懦之心,它还是小心翼翼的吃完菜叶补充了体力

当我再次靠近投喂时,它却是张牙舞爪,嘴巴里还不停的发出嘶呲呲呲的撕竭声……我知道它是想自由,想回家,想回家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放了它吧!给它自由,但它还会去“祸害”人类的家,这里所讲的”祸害“其实是我们人类给老鼠的一个标签。对于老鼠而言,我为了生存,只是出来混口饭吃,填饱肚子仅仅于此而已。不放吧,又不想伤害它的生命,那就折中的办法,养着吧,我吃什么就给它吃什么吧!

养了一星期多了,开始对我还很抗拒和害怕,慢慢的它挺温和的,但力气很大,每次喂它时,它都用力的翻动着身体,脑袋歪歪斜斜的摇晃着,两颗门牙使劲儿的用力咬着食物往笼子里拽,油麦菜、豆芽、豆腐、米饭、鸡蛋、米花糖、面包……都吃,唯一不太爱吃的是芥菜,可能是因为芥菜有丝丝涩味吧!

这些天,我发觉它的眼神虽然温柔了些,但眼神中灵魂的活力却减少了很多,或许是因为光的原因吧,我们人类需要、更喜欢有阳光、雨露的滋养,才更有精神气。

而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的老鼠却未必喜欢,所以我又给它加了黑色的衣物遮挡物,希望它眼神中透着光……

2.平常心

平常心反过来念就是心常平,那我们的心怎样才能够保持常平呢?

世间万物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时间、空间、因果、真相,了解这些后心自然也就常平了!

今年4月以来,我工作不太稳定,一个没有文凭,没有专业(如果说专业点儿的话可能就是纺织行业了),我辗转在洗涤厂、化妆品厂做普临工,世俗中长工与临工间还是有区别的,虽然薪资无大的区别,但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就有很大的差别,看不起、不友好、刻意刁难、侮辱似的言语——哈哈,这不正是练心的时候吗?我虽如拾得大师那样处之,但也在这个的过程中,照见了自身的不足与执着。

原来连班的10小时变为不连班的14小时(无情的剥削了我读书学习的时间),也让我看出了行业与行业之间、非机械化与机械化之间的差别,明白了自身的不足与机械化的优点后,体验体验手工也未尝不可,但却时间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也更加明白自身的优点与机械化工作相合不是更好吗?

另外我还发现,一个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后,当一个坏习惯来打破它时,人的身体生物钟便会产生强烈的反抗,这种反抗的作用力如果不顺着好习惯方向发展,反之则会身心俱疲……

给大家啰嗦这么多,是要看清自己,一个人看清别人很容易,但看清自己很难,知道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嘛!

行业的生产规律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源,于是我摆正了心态,想去就去,报着体验的心态去,好好的做,无论手是否起泡或有其它受伤;如果不想去就不去,好好学习,照顾好老鼠,如是如是而已

结果却意外发现收获了波澜不惊的镜面,哈哈哈!言语道断,只能自己体悟哈!随其心净而已!心净啥事儿没有,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外无人。

讲个小和尚撒草籽的故事,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小和尚说。师父挥挥手,说:等天凉了,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小和尚喊着:“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跑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风,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起脚,“要命啊,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父说: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随意。

半夜一阵骤雨,清晨,小和尚冲进禅房,“师傅,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

师父说:冲到哪就在哪儿发芽,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荫。小和尚高兴的直拍手!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力预料的,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反倒能有一番收获。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拥有一颗平常心,既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完美,从容淡定的自信,愿我们都有一颗平常心做好当下事。

以上的分享仅为个人学习片面观点而已,只对境而言,我们生活在世俗中,红尘才是最好的道场!

世俗人情世故与道相合,平常心对待即可,勿执一端,斯害已矣!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来源:运城晋商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