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浅方营养师。去年遇到一位45岁的女士,身高1米62,体重132斤。她试过各种方法,但体重始终没变化。
大家好,我是浅方营养师。去年遇到一位45岁的女士,身高1米62,体重132斤。她试过各种方法,但体重始终没变化。
观察她的饮食记录发现,她每天晚上只吃水煮青菜和鸡蛋,白天却经常忍不住吃饼干糕点。调整她的晚餐结构后,减到105斤。今天具体说说这里面的道理。
晚餐不吃碳水,第二天容易吃更多
这位女士原本认为晚上吃主食会发胖,连续半年晚餐不碰米饭。但每到上午10点就控制不住想吃甜食,下午总要多喝两杯奶茶。
很多人和她一样,白天过度压抑,反而容易在其它时间找补。国外特拉维夫大学跟踪研究发现,把碳水集中在晚上摄入的参与者,比早上吃碳水的群体更少出现暴食倾向(参考文献附后)。
吃对碳水种类比不吃更重要
很多人认为"碳水=发胖",其实关键在类型选择。我让她把白面条换成荞麦面,白馒头换成蒸南瓜。
现在她常吃的晚餐组合是:1拳头发酵面食(全麦馒头/杂粮窝头)+2拳头时令蔬菜+半块豆腐。
特别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晚上吃凉皮、米粉这类精制碳水,这类食物水分多但转化快,容易让身体处于"吃不饱又不敢吃"的状态。换成需要咀嚼的粗粮,既延长进食时间,又能增强饱腹感。
吃碳水的时间点有讲究
建议把晚餐安排在睡前3小时以上。这位女士原本晚上7点吃饭,9点半就睡觉。调整后把晚餐提前到6点,增加了餐后活动时间。简单收拾厨房、散步20分钟,都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摄入的能量。
有个实用技巧:用深色餐具装碳水。研究发现,餐具与食物颜色对比越明显,越容易控制食量。她把白色米饭碗换成墨绿色碗,自觉减少了主食量。
她有个好习惯值得学习:先吃三口蔬菜,再开始吃主食。这个小调整让进食速度明显减慢,自然控制了总量。
经过几个月调整,这位女士的体重稳步下降。其实不需要顿顿水煮菜,吃对时间和搭配更重要。很多小伙伴总想着立竿见影,反而陷入"不敢吃-暴食-后悔"的怪圈。
找准自己的节奏,把调整饮食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是持久的关键。
参考文献:Jakubowicz D, et al. 高热量早餐比晚餐更有益于肥胖人群. Obes Res. 2019;27(8):1244-1254. doi:10.1002/oby.22518
来源:浅方8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