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林巨:有足够的链接,才会有足够的独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7:22 2

摘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已经异化成了催长工具和生存枷锁,在家长和孩子间传递着完整的焦虑闭环和压力转嫁。“海淀鸡娃妈妈”现象是中国教育内卷化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家长在教育焦虑与社会竞争压力下的两难困境。教育内卷让无数孩子失去生命力,让很多家庭困苦不堪,并逐渐弥散出很多

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已经异化成了催长工具和生存枷锁,在家长和孩子间传递着完整的焦虑闭环和压力转嫁。“海淀鸡娃妈妈”现象是中国教育内卷化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家长在教育焦虑与社会竞争压力下的两难困境。教育内卷让无数孩子失去生命力,让很多家庭困苦不堪,并逐渐弥散出很多令人堪忧的社会问题。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痛苦,用心去照见生命的本真,就会慢慢证悟到:只有无分别的爱才是最根本最彻底的破局之道。

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这位“海淀鸡娃妈妈”分享的故事上,希望大家能由此获得启发:

海淀妈妈:

我是学美术出身的,2024年开始接触花径,看到一个名为《海淀妈妈都是精神病吧》的视频,完全符合我当时的状态。一个巧合的机会让我来到海淀,成为一位“海淀妈妈”。我们孩子三岁开始跟随外教学习英语,作为女孩,她较早展现出语言天赋,表现出极佳的配合度与服从性。这让我认定女孩是"鸡娃"的“重灾区”,因为比较“耐鸡”。

我女儿中班开始上英语课,每次上三个小时,孩子上课时一直在哭,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只要娃“耐鸡”,家长是不会心慈手软的,只会觉得还有空间。“鸡娃”像是一场赌博,会无限激发你的“鸡娃”欲望,这个欲望让人盲目。只要孩子能挺下来,就觉得还有空间,就会不遗余力地把孩子往上推,只要孩子未达极限就持续加压。所有妈妈都不觉得自己在“鸡娃”,都觉得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正确的事。

林巨老师:觉得是在唤醒人类的潜能,对吧?

海淀妈妈:对,觉得是在用毕生能力把孩子托上去,坚信自己在践行正确之事。

林巨老师:“海淀鸡娃”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子的?

海淀妈妈:

没有最高境界,只有更高。“鸡娃”没有最高标准,只有永无止境的进阶:永远有更高效的策略,比如很多妈妈喜欢网课,因为网课节省接送时间,省下的时间用以完成更多作业。甚至将播放器挂在身上,从生下来就24小时听着"磨耳朵"。极端案例中,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路上,玩耍的间隙,买水的路上......都被要求佩戴设备听英语。网课和大量作业的直接后果是,部分幼儿在小学前就需佩戴OK镜矫正视力——我本人不提倡这种物理压迫角膜的矫正方式,但妈妈们对时效的追求,压倒了对健康风险的考量。

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睛戴着OK镜,嘴里是口腔矫正器,耳朵旁边放着英语播放器......不光在学习上,对孩子进行的是全方位改造,要利用24小时的每分每秒。

林巨老师:每分每秒,物尽其用,人尽其用。

其实我自已当年是个学渣,上课睡觉、书本乱糟的那种。可到了女儿这儿,她是一个好学生,作业写得很好,书本永远很整齐。我经常望着她的书桌,觉得这样真好,仿佛就是在补偿自己缺失的一部分。其实每个学渣心里都想得到一个认可——我其实想做被父母珍视的孩子。

林巨老师:

其实是你自己需要被认可,孩子时常在满足你的缺失,不要用自己的缺失去绑架自己的孩子。人性永远需要被肯定,被爸爸妈妈肯定。无分别的爱就是,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你都要去欣赏他。你给他的是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心理就会有缺失。

海淀妈妈:是的,即使我不够优秀,我也配得到一些很好的东西。

林巨老师:你这个转换怎么完成呢?

海淀妈妈:

首先出问题的是我老公,因为家里的钱撑不住。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是学那个声乐、舞蹈,清空了钱包、经历、时间。但我觉得这里面最要命的是——你在跟孩子抢夺他的生命!很快我就觉得孩子的生命里没有了,我在强制的夺走了他的生命权。

林巨老师:你想,一个六岁小孩子坐三个小时,能有什么生命力,全部耗完了。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孩子生命里没有了?

海淀妈妈:

应该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感觉到孩子真的不开心,很不开心,很累。尤其是像那种运动的项目,非常非常累。

当时我不承认我鸡娃,但我承认我的策略有问题了,那我就调整。比如把学校的某些时间砍掉,比如下午早点接出来自己在家教育。但是调来调去,还是不行,孩子不开心,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差,会动手打孩子。

林巨老师:上了这个快车道感觉吓人吗?

海淀妈妈:

很吓人。我觉得真的刹不住车了。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孩子已经快不行了已经不会笑了,没有兴趣,很累,不再跟我交流。我把时间表定得非常细致,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精准地找到主要的事情,再接着下一件事情,第二个、第三个......我们没有任何时间去交流沟通,甚至觉得孩子也没有消化的时间,因为他只要愣一会儿时间就过去了,今天的任务又没有完成,每天都在完不成任务的状态。

有一天我们爆发了特别强烈的争吵,我很愤怒地打了她。打完她之后我就开始打自己,有种在悬崖上刹不住车的无力感。那次之后我就决定停下来,第二天我就刷到林巨老师的视频,敏锐捕捉到一种声音,很坚定地说“不”的声音。

我觉得这是一直没有勇气做出来的那个决定。林老师给了我很强的力量,我觉得如果没有遇到林老师,我可能还会很沮丧的跟着那条路走,但现在我可以坚定地走另外一条路。

林巨老师:相信一条“心心相印,热爱驱动”的路,相信的孩子心的力量,你只要把孩子的心打开就可以了,只要好好的去爱他就可以了。

海淀妈妈:

一旦开始鸡娃,孩子的心就没有了。很多家长会觉得“我的孩子他没有什么热爱,你不管他,他就在那儿傻玩儿,这不浪费时间吗?这个时候你给他安排点事,他多少学点就不会差。”

林巨老师:还是工具,对不对,孩子在那里玩一会儿都不行。当你对生命没有信心,对生命没有理解,这个时候就是空心人了。

海淀妈妈:

当你把孩子的时间填满的时候,他的生命就不属于他了。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学到点东西,却失去了很多。他的青春他的童年没有了,孩子已经奄奄一息了。

孩子有一段时间表达了他的痛苦,没休学,但他不想去就可以不去。我跟老师很深刻地谈了一次,那个老师很理解,不收他的作业。我觉得孩子得到了允许。这学期开学就很自然地去上学,也开始写作业了,是自愿地去写。我觉得他的能量又回来了。

林巨老师:其实孩子特别愿意配合我们,除非实在撑不住了。是孩子给我们的爱,给了“鸡娃”父母可趁之机。

海淀妈妈:

真的是这样子的,孩子给我们的爱,把我们的功利心喂养起来了。那个生命本来是具足的圆满的,我们非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造,最后改造得人才两空:钱财没了,孩子也毁掉了。我很庆幸在花径,用了一年回到了生活正轨。否则再这样下去,到了十岁、十二三岁,我觉得孩子疗愈,没有这么快了。

林巨老师:是的,你说的很对,越往后躺平时间越长。现在很多教育都是透支生命,遇到了花径,有这么好的老公,有这么好的孩子都是有福之人。

家长们“坚守着”对"完美教育"的执着,将自身的恐惧和焦虑转化为剥夺孩子生命的动力,用孩子的成绩填补家长的心理缺憾,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和内在感受。就像三个小时的网课过程中,孩子边哭边睡仍被要求佩戴口腔矫正器同步学习英语——我们的孩子早已沦落成满足父母缺失的工具。教育不应是代际创伤的转移,而应该是守护孩子成长的家园,是滋润孩子成长的土壤,是点亮孩子生命的星光。

来源:无分别的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