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老了,是脖子太累了。”近几年,这句话在办公室一族、低头族之间悄然流行。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已高达70%以上,其中年轻人群占比越来越高,尤其是25岁至40岁的中青年,几乎成了“重灾区”。脖子僵硬、头晕目眩、手麻乏力,很多人以为只是睡姿不对,没想到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不是老了,是脖子太累了。”近几年,这句话在办公室一族、低头族之间悄然流行。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已高达70%以上,其中年轻人群占比越来越高,尤其是25岁至40岁的中青年,几乎成了“重灾区”。脖子僵硬、头晕目眩、手麻乏力,很多人以为只是睡姿不对,没想到其实是颈椎在“报警”。
有人每天对着电脑十几个小时,有人低头刷手机一坐就是一下午。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背后却是颈椎一点点“塌方”的过程。等到脖子开始疼了,才想起去按摩、理疗,症状缓解一点就又开始“放飞自我”,结果病情反复,像个甩不掉的烫手山芋。
不少人跑遍了医院、按摩店,甚至尝试各种偏方,却始终摆脱不了颈椎病反复发作的困扰。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被忽视的关键:颈椎病不是单纯的“骨头问题”,它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颈椎病不仅是筋骨错位,更是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受阻的综合表现。而正骨推拿,恰恰是调和筋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做了推拿后感觉神清气爽,有人却越按越痛?这不仅仅是手法的问题,更是在于是否“对症下手”。推拿不是用力气堆出来的,而是用经验、技法和对身体的理解精细“调弦”的过程。
曾遇到一位中年男性,长年坐办公室,从不运动,脖子僵硬得连回头都费劲。跑了不少地方推拿,每次按完舒服两天,第三天又开始疼。后来在一次系统的中医评估后发现,他的问题不仅在颈椎,更在于肩胛带肌肉长期紧张、气血瘀滞。于是采用“先活血、后正骨”的思路,先调气血,再用柔和的正骨手法矫正错位。两周后,症状明显减轻,三个月后基本痊愈。
颈椎病不是只是“揉一揉”这么简单的事。痛的地方往往不是最根本的病灶。比如脖子后面酸胀,可能是胸椎卡住了;手指发麻,可能是颈神经被压迫了;头晕目眩,很可能是血流受阻,影响了大脑供血。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但这个“通”,不仅仅是筋脉的通,更是血液、神经、气机的整体运行协调。正骨推拿看似是“外治”,其实是在调动身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好的推拿手法,不是让你瞬间舒服,而是让身体慢慢稳定下来,恢复它本该有的节奏。
很多人对正骨推拿有误解,以为越响越有效,越痛越到位,其实这是对身体的一种误伤。真正有效的推拿,是以柔克刚、以慢制快,如同调弓弦,讲究的是“顺势而为”。
有一项来自中国康复医学会的数据表明,通过系统的正骨推拿配合日常康复训练,超过75%的颈椎病患者在3个月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那些总是“按一按就走”、“痛了才治”的人,往往陷入“治-复发-再治”的死循环。
推拿,是一种修复,更是一种提醒。它提醒我们,身体不是机器,不能等坏了再修。就像老屋的墙角渗水,不能光擦干净,还得查清楚哪里堵了、哪里裂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中医角度看,颈椎病的发生,往往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气血瘀堵、筋骨失调等有关。颈椎是人体阳气汇集之处,一旦气血运行受阻,颈部肌肉便会僵硬,关节活动受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病变。
很多看似“颈椎病”的症状,其实是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求救信号。比如有人总是觉得眼花、耳鸣,以为是眼睛问题,结果却是颈椎压迫了椎动脉;有人手臂无力、手指麻木,其实是颈神经根被刺激了。
不要小看脖子的一点点不舒服,它可能是身体整体失衡的信号。正骨推拿的价值,就在于通过手法,调整骨骼位置,放松肌肉张力,激活身体自我修复的潜力。
但再高明的推拿手法,也敌不过糟糕的生活习惯。颈椎病的治疗是“七分养,三分治”,如果你早上刚推拿完,下午又趴着玩手机,那等于白做。
很多人不知道,长时间低头的角度每增加15度,颈椎所承受的重量就增加约5公斤。低头看手机的姿势,其实相当于脖子上挂了个十几公斤的“石头”。要是天天这么干,哪怕你是铁打的脖子,也得“折”几根筋。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坐姿、定时活动脖子、避免长期低头,是对颈椎最大的保护。中医讲“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是身体气血通畅的关键。哪怕是每天坚持五分钟的颈项活动操,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百倍。
除了姿势,情绪也会影响颈椎。你可能没想到,长期情绪紧张、压力大,会导致颈部肌肉持续紧绷,血液循环变差。身体是情绪的“放大镜”,你心里的压力,终究会反映在脖子上。
很多人问,正骨推拿有没有“标准动作”?其实没有。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骨骼结构都不同,治疗也要因人而异。专业的中医会在推拿前进行详细的触诊、望闻问切,了解患者的整体状态,再制定合适的手法和节奏。
推拿不是“按一下”那么简单,它是一门融合了解剖、生理、经络学的系统医学。好的手法能让身体松下来,坏的手法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在正骨推拿时,医生会根据症状判断是哪一节位置出了问题,是C3、C4,还是C5、C6,分别涉及不同的神经和功能。这不是光靠“按着舒服”就能解决的,需要精准判断和操作。
当然推拿只是手段之一。颈椎病的长期改善,离不开生活方式的调整。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充足睡眠、情绪平衡,这些看起来“老生常谈”的建议,恰恰是最有效的“良药”。
说到底脖子不只是一根“支架”,它是我们信息传递、情绪表达、生命气息流动的重要通道。保护好颈椎,才能让身体轻松、脑袋清醒、情绪稳定。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人活一口气,气顺则身安。”推拿也好,锻炼也好,目的都是为了让身体这口“气”流得顺、走得畅。
别等到脖子“卡壳”了,才想起要保养。从今天起,给你的颈椎一点温柔的对待吧。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 颈椎病康复指南(2023年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3.
[2]国家卫健委.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22[R]. 北京: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
[3]王洪章, 李志宏. 正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正骨, 2024,36(2):45-49.
来源:小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