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了二十多年花生,我见过太多因为白绢病血本无归的惨剧!这病来得猛,传得快,一旦爆发就像瘟疫一样席卷整块地。今年雨水多,白绢病又开始作妖了,不少农友急得团团转。
种了二十多年花生,我见过太多因为白绢病血本无归的惨剧!这病来得猛,传得快,一旦爆发就像瘟疫一样席卷整块地。今年雨水多,白绢病又开始作妖了,不少农友急得团团转。
花生得了白绢病
认识白绢病:花生的“白色死神”
“茎根发白如绢丝,花生遇上要了命”。白绢病这个名字听着挺文雅,实际上是花生的头号“杀手”!
我第一次见到这病是在十几年前,当时也不懂,看见花生根部长出白色的丝状东西,还以为是好事儿呢。结果没几天,整片花生叶子开始发黄,慢慢枯死。那年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产量,心疼得我好几天吃不下饭!
白绢病狡猾的地方就是症状明显时已经晚了。发病初期,花生茎基部会出现褐色软腐,地面上有白色的绢丝状菌丝,就像撒了粉条一样。后期还会长出像油菜籽一样的小球球,那就是菌核,能在土里活好几年!
这病特别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30度左右的气温加上闷热潮湿,简直是白绢病的天堂。沙土地、连作地、排水不好的地块,更容易中招。
第一招:轮作换茬,断绝病源
“花生年年种一地,白绢病菌堆成山”。我这些年最深的体会就是:连作是白绢病的温床!
轮作这招虽然老套,但确实管用。我现在都是花生种两年,然后换种玉米或者谷子3-4年。为啥要种禾本科作物?因为白绢病菌不感染这些作物,没了寄主,病菌自然就饿死了。
有条件的话,水旱轮作效果更好。我有块地靠近水渠,每隔几年就改种水稻,白绢病基本绝迹。但千万别和甘薯、豆类轮作,这些作物也会得白绢病,那就是“引狼入室”了。
轮作的时候还要注意清理病残体。花生收完以后,地里的秸秆、烂叶子要清除,不能图省事儿就地还田。我都是集中烧掉或者深埋,宁可多费点事也不留后患。
第二招:种子处理,源头防控
“好种出好苗,拌种防病要做到”。种子处理这一步很多人忽视,其实特别关键!
播种前我都会晒种1-2天,然后用多菌灵拌种。比例大概是种子重量的0.3%,就是100斤种子用3两多菌灵。拌匀以后要闷2-3个小时,让药剂充分吸收。
这里有个小窍门:拌种的时候加点水,让药剂更好地粘在种子上。但水不能加太多,湿润就行,不然种子容易发霉。
土壤消毒也很重要,特别是发病重的地块。我用的方法是播种前撒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1公斤左右,然后耙地混匀。虽然投入大点,但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第三招:田间管理,防治结合
“田间管理要精细,白绢病菌无处藏”。种下去以后的管理更不能马虎!
高垄栽培是个好方法,能改善排水条件。我现在都是起垄种植,垄高20-25厘米,这样下雨后积水能快速排走。白绢病菌怕干燥环境,积水就是给它创造温床。
发现病株要立即处理!我的做法是:发现一株病株,连根拔掉,然后在周围撒一圈生石灰消毒。病株不能就地掩埋,要带出田外销毁。
化学防治要趁早。等看见白色菌丝再打药就晚了!我一般在花生封垄前后预防性喷药,用噻呋酰胺或者多菌灵都行。浓度按说明书来,别自作聪明加大用量。
合理施肥也很关键。氮肥不能过量,否则花生徒长,抗病力下降。我现在都是重施有机肥,化肥适量,还会补充一些微量元素。
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说起白绢病,我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前些年不懂技术,看着好好的花生地突然大片枯死,那种绝望的心情至今难忘。
有一年特别惨,连续下了半个月雨,地里湿得像水塘。我心疼花生淋雨,也没及时排水。结果雨一停,白绢病就爆发了。短短一周时间,十几亩花生死了大半,直接损失两万多块钱!
那次以后我就明白了:防病比治病重要得多!现在我每年都会预防性处理,虽然投入增加了,但心里踏实多了。
白绢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方法对头,完全可以控制住。关键是要提前预防,别等到发病了再着急。记住我这三招:轮作换茬断病源,种子处理防源头,田间管理抓细节。
种地不易,每一粒花生都来之不易。面对白绢病这个“白色死神”,咱们农民就得用智慧和经验来应对。只要功夫做到位,白绢病也不过是纸老虎!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帮到大家,让咱们的花生都能平平安安长大,收获满满当当!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