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济大学其实挺强的,东南、同济、武大、华科,都是中部靠上的985大学。这里面的同济大学,点儿有些背,命运多舛。”平台上有位男主播坐在直播间里,神采奕奕地讲述着同济大学的那些事。
“同济大学其实挺强的,东南、同济、武大、华科,都是中部靠上的985大学。这里面的同济大学,点儿有些背,命运多舛。”平台上有位男主播坐在直播间里,神采奕奕地讲述着同济大学的那些事。
主播为啥说同济大学的点有些背呢?他列举了这么几条理由:同济大学本是文理医工综合发展的科研型高校,虽然文科弱一点,但是工科、医学都是出类拔萃的。在院校大调整的时候,同济大学被“偷家”了。同济医学院被打包带走了,成了华科的同济医学院。同济医学院迁到了武汉,成了华科的麾下,但是名字没有改变,也可以看成是同济大学最后的倔强了。
很多网友知道,在评估大学的时候,医学是很重要的一个得分点。华科有了同济医学院的加入,实力倍增,知名度也显著提升。虽然同济大学现在也有医学院,经过回血以后,实力水平在国内也能占到前10%左右,但是与当年的同济医学院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所以说同济大学的医学院被“抢走”,犹如损失了左膀右臂。因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留给同济大学施展拳脚的空间太狭窄了:土木、工程力学放在30年前是抢破头的金饭碗,现在早已经凉透了。在有些省份甚至出现断档的现象。但是,同济大学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奋力相搏,大类招生、实验班应时而起。
同济大学医学实验班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也能本硕博贯通培养,同济的医学5+3,整个医学建设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这个医学实验班下设5个专业,最后分流的时候不到一半的人进入到临床,其他4个专业毕业以后都当不了医生,直接打入冷宫,因此大家在选择国豪精英班的时候,需要慎重,5成左右的分流机会值不值得去赌?主播觉得同济大学就是一个苦命的娃,工科、新工科都不拉胯,但是去同济大学学个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些专业的话,也是很香的,不比其他985大学差。
同济大学这个名字当中的“同济”两个字,应该是出自1900年由宝隆创办的同济医院。这个宝隆是德国人,是一名医生。后来,同济医院以及科佩尔基金会、促进在华德国文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德医公会共同创办了德国医科学校,取名为“德文医学堂”。第二年又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意思是同舟共济,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
1917年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后,没有多久对德宣战。这所在上海的德国人创办的学校被法租界宣布解散,后经社会各界的联名上书,这所学校摆脱被解散的命运,搬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上课。当时的教育部将同济德文医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学校的名字也改成了同济医工学校,随后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再次更名,改为同济大学。从这段历史来看,同济大学就是从医学起家的。
那位视频主播说同济大学命运多舛,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在抗日战争期间,上海遭受了日寇猛烈的炮火袭击,同济大学只能背井离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先后奔波到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吉安,广西贺县八步镇,经越南迁至云南昆明 ,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直到1946年迁回上海,同济大学慢慢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同济大学历经多次院系调整:1949年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1950年为了支援中南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悉数迁往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的医学院合并,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院;1951年理学院动物系、植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工学院机械系、电机系、造船系等调整至交通大学,土木系水利组调整至华东水利学院,数学、物理、化学等系除了保留基本的工科教学以外,全部调整至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学校。好家伙,一时间,真有点把同济大学拆零散的节奏。
不过,从同济大学拆分的同时,也把其他大学的土木建筑类力量汇聚到同济大学,比如光华大学、大夏大学的土木系并入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大同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之江大学、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华东交通工业专科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和同济大学9所学校的土木、建筑、测量各系、科、组全部集中于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组调入。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成了土木建筑领域的一哥。正是因为如此,同济大学的隶属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接受城市建设部和建筑工程部的共同领导。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合并了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上海铁道大学、上海航空工业学校等,复办同济大学医学院。现在的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
同济大学在校友会专业评估中,有4个专业评为中国七星级专业(城乡规划、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建筑学),9个专业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21个专业评为中国五星级专业等,其中在全国排名第一位的专业有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德语、交通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产品设计、智能建造、城市设计等。据说,在第5轮学科评估中,同济大学有18个A类学科,其中5个A+(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设计学),还有9个A(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4个A-。
同济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8个,分别是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等。无论是优势学科,还是王牌专业,绝大多数都是土木工程类的。正是因为同济大学在建筑领域的实力非凡,这所大学被誉为 “建筑学的摇篮”,尽管如此,受行业发展趋势影响,同济大学的土木建筑类专业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受到了一定冲击。
同济大学2024届毕业生共有10803人(全日制毕业生8564人,非全日制毕业生2239人),其中包括本科生4260人,硕士生5437人,博士生1106人。
本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是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14%(本科生94.55%,硕士生99.08%,博士生97.56%),其中选择直接就业的人数占比分别是:本科毕业生23.03%,硕士毕业生93.91%,博士毕业生97.38%。可以看出本科毕业生的直接就业率是很低的,他们都干啥去了呢?70.75%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深造,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为了更好的就业。还有一些学生暂时没有就业,本科毕业生占5.45%,硕士毕业生占0.92%,博士毕业生占2.44%。
同济大学的毕业生流向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土木建筑领域(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汽车制造领域(上汽集团、比亚迪等)、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阿里巴巴等)。
中国薪酬网更新的《202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同济大学2023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12495元,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在第7位。在薪酬网发布的《2024年综合类大学平均薪酬排行榜》上,同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8694.05%,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第34位。在智联发布的《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才平均月薪TOP50》高校榜单中,同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12918元,排名第10位。名校就是名校,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论世界怎么变化,同济大学依然是名校的存在。
在这里简要选取几个省份作为样本,看看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和冷门专业在这些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分别选取3个专业。
1、山东省录取数据分析
(1)最热门的3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669分、临床医学(5+3一体化)660分、医学试验班659分、工科试验班(信息与智能网联类)659分。
(2)最冷门的3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分别是,文科学试验班646分、工科试验班(城市、建筑与创意设计类)646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645分、政治学与行政学642分。
2024年山东省的特招线是521分,王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超出特招线140分以上,冷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超出特招线120分以上。
2、河南省理科录取数据分析
(1)最热门的3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667分、工科试验班(智慧建造与低碳环境类)660分、经济管理试验班658分。
(2)最冷门的3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分别是,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制五年)651分、医学试验班(学制五年)646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646分。
2024年河南省理科的一本线是511分,报考热度最高的王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超出特招线147分以上,冷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超出特招线135分以上。
3、安徽省物理类录取数据分析
(1)最热门的3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667分、医学试验班(国豪精英班·5年)656分、临床医学(5+3一体化)656分、医学试验班(5年)656分。
(2)最冷门的3个专业以及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工科试验班(智慧建造与低碳环境类)650分、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650分、经济管理试验班650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626分。
2024年安徽省物理类的特招线是514分,报考热度最高的王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超出特招线142分以上,冷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超出特招线112分以上。
通过这3个省份的录取数据来看,同济大学的社会认可度是非常高的。看来,同济大学不只是有土木工程、建筑类专业,还有一些热门的工科和新工科专业,考生和家长对同济大学的医学类专业报考的热度也是很高的。
可能有些网友还能记得,在前些年曾经出现“同济”商标之争的事件。同济大学想要回“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的商标权,但是没有胜诉。那场长达8年的“同济”之争虽然已暂告一段落,但是“同济”的麻烦并未随之消散。同济大学虽没有具备“同济”商标在学校、医院等服务上的商标权,但是仍在继续使用“同济”标识,是否存在侵权可能性尚无定论。需要说明的是,这件事不能归结为是被“武汉”欺负了,是一种历史原因造成的。
网上有个别声音提到武汉某些高校校友或湖北IP针对同济大学,也不能代表武汉整体对同济大学的态度,只是个别行为或观点,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同济大学受到武汉的 “欺负”。相反,武汉与同济大学之间进行了很多广泛的合作。
在这里,衷心祝福同济大学越办越好!
来源:松子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