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结直肠癌,原来只是一枚小小的肠息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0 19:04 1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有一种癌,发展期长达十余年,被称作是最笨的癌,它就是结直肠癌。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有一种癌,发展期长达十余年,被称作是最笨的癌,它就是结直肠癌。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40岁开始上升。

研究表明,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

今天咱们就简单科普一下息肉的变坏过程。

一、什么是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凸向肠腔的隆起物,就像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

在肠镜下可看到息肉大小、形态不等,可分布于肠道的某一段,亦可累及全肠道。可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多个聚集。

外观也形态各异,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扁扁的,有的高高凸起;有的像米粒,有的像草莓;有的表面光滑水润,有的粗糙不平……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前者有一定的癌变几率;理论上只要时间足够长,就100%会癌变;后者一般不会癌变。

二、息肉是怎么变坏的?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一是良性阶段

一般人群大约从40岁开始,就会出现息肉。此时是良性的肠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症状。

此时是切除的最好时机,发现和切除可以一步完成:那就是做一次肠镜检查。

2、癌前阶段

从肠粘膜上的小凸起,发展成腺瘤性息肉,大约需要3-5年。

此时的息肉,细胞已经发生了形态上的改变,不再是“正常”的细胞形态,称之为“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名称不同,但是意思都差不多。这个阶段,算是离癌仅仅一步之遥。

从良性的腺瘤性息肉发展到轻度不典型增生,只需要2-3年;到中、重度的不典型增生,也只需要3-5年。

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中度三类。

轻中度的不典型增生,是不折不扣的癌前病变,但是还毕竟不是癌,此时切除也为时不晚。

到了重度不典型增生,可以称之为早癌了,因为此时已经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细胞都有了,必须要及时切除,并频繁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

3、早癌阶段

中、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到完全癌变,大约是1-3年左右,也有的很快,一年半载就变坏了。

此时细胞已经彻底变坏,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而且进展迅速。但是,如果没有发生淋巴浸润,还算是早癌,此时切除,也可以100%根治;

但是,这个阶段的窗口期非常短暂,一不留神,就变成了浸润癌甚至转移癌了;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4、最差的阶段——浸润癌和转移癌

从一枚不起眼的小息肉,到进展期肠癌,大约需要5-15年,平均为10年,而有些人群要短得多,也有的人群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癌变,但这毕竟是少数。

上述的3个良性环节,基本上都可以在肠镜下治疗,甚至都不需要住院,而一旦发生了淋巴、血管浸润、或者远端转移,处理起来那就非常麻烦了,需要外科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但是5年的综合存活率还不到40%。

而且,具体的预后好坏,还要看TNM分级,如果分期差的晚期癌,5年存活率低于10%。不但要切除一部分肠段,低位直肠癌还无法保住肛门,不仅花费也是巨大的,病人承受的精神痛苦和心理折磨也是难以诉说的。

三、小结

我们知道肠息肉发生是在40岁前后,而55岁时肠癌的高发期。因此上,在40岁以前做一次肠镜检查,就能阻断其癌变进程,很大程度上避免肠癌发生。

至于说预防,其实也很简单,怕是很多人做不到。

息肉的发生主要与“三高两少”有关,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运动和膳食纤维摄入过少。

简单说就是要多吃素、少吃荤、多运动、少烟酒。

另外,遗传因素、烟酒刺激、久坐、熬夜、精神压力、阑尾和胆囊切除史等也是其产生的原因。

最好的预防手段,简单、粗暴,但是非常有效:

那就是在40岁以前做第一次肠镜检查!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消化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