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一项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让这个低调的禽类食材突然成了营养圈的“明星”。研究显示,鹅肉中含有一种能够促进免疫细胞再生的活性成分,对增强身体抵抗力可能有不小的帮助。
最近亲戚聚餐上,桌上突然来了道“盐水鹅”。
一开始没人在意,直到一位年长的叔叔咬了一口,突然像发现了什么宝藏,连声说“这鹅肉真香,比鸡还嫩”,然后饭桌的气氛突然热烈了起来。
谁也没想到,鹅肉居然能成为晚餐的主角。更没想到的是,这口鹅肉,不只是好吃——它还可能是我们免疫系统的“修复专家”。
前不久,一项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让这个低调的禽类食材突然成了营养圈的“明星”。研究显示,鹅肉中含有一种能够促进免疫细胞再生的活性成分,对增强身体抵抗力可能有不小的帮助。
这不是商家喊口号,也不是朋友圈的谣言,而是实打实的科研成果。鹅肉,这种我们小时候常吃、后来逐渐被鸡鸭牛羊“挤掉”的食材,或许真的要翻身了。
鹅肉其实早就被很多老一辈人视为“补中益气”的好东西。但多数人只知道它不油腻、口感细嫩,真正深入理解鹅肉营养价值的,可能还真不多。现代营养学分析显示,鹅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禽类肉类,尤其是在氨基酸组成和胆固醇水平上,表现十分“友好”。
中科院的研究团队在对比鸡、鸭、鹅等多种禽肉后发现,鹅肉中某些特定多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这些成分不仅仅参与日常能量代谢,还与免疫细胞的生成、成熟过程密切相关。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提取了鹅肉中的活性肽类物质,并将其应用于小鼠模型,结果显示,接受鹅肉多肽处理的小鼠,其骨髓中造血功能显著增强,T细胞、B细胞等关键免疫细胞的数量恢复速度更快。这意味着鹅肉中某些成分具备修复免疫系统受损功能的潜力。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鹅肉的营养优势,研究中还列出了一组对比数据: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鹅肉在蛋白质丰富度、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和胆固醇水平上都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群和免疫力较差的人群,鹅肉不仅易消化,还不会给肝脏和心血管系统带来太大负担。
听上去似乎有点玄,但免疫细胞再生,其实是个非常“接地气”的事。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生成和更新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像是身体里的“巡逻兵”,一旦他们的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好,病毒、细菌就像进了没人管的菜市场,想干嘛干嘛。
中科院团队通过实验发现,鹅肉中的活性肽类物质能够显著提升骨髓干细胞的活化率。这些干细胞是免疫细胞的“母亲”,它们一旦活跃起来,就能更高效地生产出新鲜、健康的免疫细胞。这种机制在抗生素治疗后的免疫恢复期、放化疗后的免疫修复阶段表现尤其明显。
有一位参与研究的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看到鹅肉肽处理组的实验小鼠,恢复速度比对照组快了整整三天。这在临床中是非常可观的。”
而从机制角度看,鹅肉中某些富含精氨酸、谷氨酰胺的多肽序列,可能对免疫信号通路中的mTOR和NF-κB通道产生影响,从而间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这些路径在很多免疫疾病和感染恢复中都扮演关键角色。
虽然听起来很神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顿顿吃鹅肉。鹅肉性温,传统中医认为它适合体质偏寒、容易感冒或者气虚乏力的人。而现代医学更关注的是它对特定人群的友好度。
免疫力比较低的老年人、久病初愈者、经常熬夜的上班族,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鹅肉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疲劳状态。还有一些过敏体质、慢性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摄入,也可能对体内免疫环境的调节有帮助。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都不能过量。鹅肉再好,也是高蛋白食品,肾功能不好的人还是要慎重。更别说那些拿鹅肉当“顿顿补药”的吃法,营养也讲究个均衡,不是说某种肉好就可以天天吃、顿顿吃。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那市场上的鹅肉食品,是不是都能有这种增强免疫的效果?答案是:不一定。
研究中提到的活性肽成分,大多存在于未经深加工的原生态鹅肉中。你在超市里买的酱鹅、卤鹅、鹅肉罐头,大多数经过高温处理,活性物质可能早就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如果想吃出健康来,还是要选择新鲜、低温处理、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
很多地方的农贸市场开始售卖现杀现卖的散养鹅,这类鹅肉因为生长周期长、饲料天然,活性成分保留得更好,味道也更浓。但代价是贵,真的比普通鸡肉贵不少。不过想想身体健康,还是值得投资一下的。毕竟现在“花钱买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也更愿意为好食材买单。
虽然鹅肉表现亮眼,但它不是唯一的选择。免疫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吃,还得睡得好、动得勤、心态稳。尤其是一些植物来源的营养素,比如黄酮类、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也对免疫细胞的功能维持有帮助。
鹅肉的出现,确实提醒了我们,在日常饮食中,不要轻易忽略传统食材的力量。很多被我们遗忘的“土味”食物,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密码。只不过被快节奏生活、外卖文化和花里胡哨的“舶来品”盖住了光芒。
现在中科院的这项研究,不仅是为鹅肉正名,更是给我们敲了个营养警钟:别总盯着进口保健品,有时候离你最近的饭桌,才是最靠谱的“补品”。
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家养的鹅,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鹅肉炖萝卜、鹅血粉丝汤、白切鹅,几乎是过年过节的标配。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鹅肉逐渐退出了主流餐桌。现在有了科学研究的支撑,或许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个传统食材的价值。
并不是说吃了鹅肉就能百毒不侵,也不是说它就是灵丹妙药。但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把鹅肉作为一种有益补充,尤其在免疫系统较弱的阶段,确实是值得尝试的选择。
健康,从来不是靠单一食物堆起来的,但每一口用心吃的食材,都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鹅肉,或许就是那个你忽视已久的“好帮手”。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磊,张静,等.鹅肉蛋白及其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3,44(5):112-119.
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鹅肉多肽对小鼠免疫细胞再生的影响实验报告[R].2024.
3. 林伟,胡蓉.不同禽类肉类营养成分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J].营养学报,2022,44(3):211-217.
来源:胡医师讲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