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民众的抗日往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2 08:00 1

摘要: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后,日伪肆虐,却挡不住民众的抗日怒火。爱国青年组建“北平抗日锄奸团”,毙汉奸、毁设施;教师孙敬修在电台借“柳稚心”之名,传播爱国火种;京剧大师程砚秋拒为日军唱戏,车站勇斗伪警后隐居务农;地下党员许言午、申连科则巧用信号灯,让日军列

▌刘晓川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后,日伪肆虐,却挡不住民众的抗日怒火。爱国青年组建“北平抗日锄奸团”,毙汉奸、毁设施;教师孙敬修在电台借“柳稚心”之名,传播爱国火种;京剧大师程砚秋拒为日军唱戏,车站勇斗伪警后隐居务农;地下党员许言午、申连科则巧用信号灯,让日军列车倾覆,毙敌百余。从这些片段,可以看到北平沦陷后百姓不屈的脊梁和他们的热血担当。

孙敬修化名讲故事

1990年,本报记者李滨声(右)采访著名教育家孙敬修(左)。

北平沦陷以后,日伪穷凶极恶,横行一时。北平一些爱国青年学生自发秘密组织成立了“北平抗日锄奸团”,成员以北平育英中学、贝满、志成等学校的学生为主,年龄在16岁至25岁之间。

北平抗日锄奸团的成员能利用身份的优势开展抗日活动。他们主要针对汉奸和日伪要员“锄奸”,执行任务时非常勇敢。1940年7月6日,伪新民会机关报《新民报》总编吴菊痴在同和轩饭庄宴请朋友,宣传他7月7日要在中山公园社稷坛举办一场献媚日军的“圣战3周年庆祝大会”。北平抗日锄奸团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除掉汉奸吴菊痴。

饭后,吴菊痴走了出来,两名锄奸团成员骑着自行车跟在吴菊痴乘坐的黄包车后边。当行至和平门外师范大学附近时,正巧遇到一支吹吹打打的出殡队伍,两名锄奸团成员趁机快骑接近黄包车,举枪对准吴菊痴开了一枪,街头噪声掩盖了枪声,任务完成后,锄奸团成员迅速撤离。

1940年7月24日,锄奸团经过调查得知,逼迫老百姓献铜献铁支援日军侵略战争的,就是伪华北建设总署的俞大纯,遂决定制裁这个汉奸。他们在丰盛胡同俞大纯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等他,当俞大纯坐着黄包车经过时,锄奸团的两名团员毫不迟疑地向他开火,除掉了这个助纣为虐的汉奸。

北平抗日锄奸团搞了多次锄奸行动,并焚烧日军仓库、炸掉铁路设施、破坏电力系统,他们还散发抗日传单,秘密张贴标语,鼓舞民心。此外,北平抗日锄奸团还搜集日伪军情报,传递至后方。后因叛徒出卖,北平抗日锄奸团遭日伪特务机关大规模破坏,百余人被捕,40余人牺牲。

北平抗日锄奸团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影响极大。他们的事迹在民间秘密流传,展现了沦陷区民众不屈的抗争精神。

除了北平抗日锄奸团这样以武力直接从事抗日斗争的民众,北平还有许多以各自职业为掩护反抗日军的民众。北平沦陷后,日本人接管了北平广播电台。为了掌控舆论,电台请很有名望的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孙敬修老师,来电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出于对孩子们的热爱,孙敬修老师虽仍在汇文一小教书,但接受了这个去电台讲故事的差事。

孙老师在电台讲故事时,老想着已经当上亡国奴了,心中充满愤怒,想着法子出出气,讲点让孩子们爱国的故事,发泄对日本人的不满。孙老师讲了一个大象的故事。说侵略印度的英国军队让大象给他们驮大炮,大象怎么也不肯驮,侵略军用枪托打大象,大象急了,用长长的鼻子把英国兵卷起来甩到泥坑里,又用粗壮的腿踩死了英国兵。讲到这儿,孙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大象多知道爱国呀!”孙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引起了监听的日本人的注意,铁青着脸让他以后不许讲这个。孙敬修老师很气愤,就想离开广播电台。这时,一位在电台工作的地下党员对他说:“孙先生,您别不来呀,您讲讲爱国的故事,鼓励老百姓反对日本人,这不是很好的机会吗?讲的时候别太露骨,拐弯抹角就行了嘛,还是讲吧。”

最后,地下党员给孙老师出了个主意,为了不引起日本人的注意,给孙老师改了一个名字,叫柳稚心。打那以后,在广播电台又多了一个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柳稚心,继续变着法地讲一些爱国故事,其实那就是孙敬修。

程砚秋车站打伪警

程砚秋故居

1943年初夏,北平火车站(即前门火车站)从上海浦口开来的102次列车到站,在车站当差的职工们各司其职。突然,站台上一位刚下车的健壮中年人和警官“徐大麻子”及几个特务厮打起来。

那个中年人毫不畏惧,与徐大麻子等人厮打不落下风。铁路职工一眼看出来,那健壮的中年人就是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不禁暗自为他捏了一把汗。程砚秋从小学习武旦,师从多位名家,具有很好的武功根底,只见他挥拳左迎右击,徐大麻子等人挨了不少拳头。徐大麻子气急败坏,摘下警官佩刀,用刀柄朝程砚秋的脸上打去,程砚秋躲得稍慢了些,刀柄正打在嘴上,马上就流出了血。围观的铁路职工中突然有人用日语喊话,不许再打了。徐大麻子等人听到日语,都不敢动了。乘着这个时机,程砚秋快步朝出站口走去。到了出站口,他停住脚步,似乎在翻找车票。这时又听到一位铁路职工对收票员说:“这位旅客刚才被物品碰伤,他的车票我已经收了!”

程砚秋看向铁路职工,眼睛里流露出感激的目光。程砚秋走后不到两分钟,徐大麻子和特务们也追到收票口,问收票员看没看见一个嘴上流血的中年人出站?收票员回答说没看见。

在站台服务的职工大部分是学生出身的青年,还有一些铁路学院的实习学生,他们都有爱国的正义感,每天看到徐大麻子一伙仗着日本人的势力在车站无恶不作,都恨得牙痒,自然不会跟他说实话。

程砚秋为何会和徐大麻子打起来?原来,早在1937年,程砚秋严词拒绝北平日军军部让他为日军唱戏的威逼,跑到了上海的朋友处。等他这次从上海回到北平,在北平火车站险遭徐大麻子等人逮捕。刚才徐大麻子听到的日语喊叫声,是一位姓沈的铁路学院实习生发出的,那实习生会日语。徐大麻子错以为是日本客运副站长小石骂他的,所以也没敢再追问下去。

经过此事,程砚秋决定谢绝舞台、息演退隐。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身体患病,不能登台演出,并托人请德国大夫亲笔开具了一个患病证明。另一方面,他告别了城里报子胡同的家人,到了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

搬到青龙桥后,程先生自书自撰一副对联:“蓄发事耕耘,杜门谢来往;殷勤语行人,早作退步想。”对联贴在门上,程砚秋便开始了村居的漫长生活。

隐居之时,程砚秋宣称要实行“三闭主义”,即闭口、闭眼、闭心,意在避开日伪的骚扰。等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程砚秋兴奋地把“三闭主义”改为“三开主义”,即开口、开眼、开心,重新登台演出。

地下党车站巧除敌

地下党组织也在北平开展各种抗日斗争。1944年7月,北平阴雨连天,丰台东站由于车站信号灯老化,下雨天有时会连电,信号灯会不听使唤地随便变化灯的颜色。北平地下党员许言午担任丰台车站东边马家堡车站的站长,他利用信号灯在阴雨天变颜色的当口,与同是“自己人”的扳道工申连科制订了倾覆日军304特别快车的计划。

马家堡站始建于1897年,由英国工程师监造,兼具客货运输功能。该站位于马家堡村,地处永定门与右安门构成的等腰三角形顶点,采用西洋建筑风格,屋顶覆盖铅皮材料。作为津卢铁路与卢汉铁路的连轨枢纽,该站承担了沈阳、汉口方向列车的始发终到功能。1902年铁路改线北移后废止,原址保留货运功能至1959年拆除

1944年7月11日晨,天还在下雨,眼看着日军304特快向马家堡车站奔来,许言午向申连科示意,申连科立即打出列车从干线通过的信号,同时将铁轨扳到列车会车的停靠线上。开车的日本司机看到信号灯后丝毫不减速,沿着扳过来的轨道高速冲向停靠线,轰的一声巨响,车头扎进铁轨尽头的沙土里,后面的车厢出轨并一节接一节地撞击着。车厢里的一百多名日伪官员当场毙命,其中有日伪华北开发株式会社中将军衔的总裁和23名将、校、尉级军官,以及80多名日伪北平政府和铁路方面的官员。

事发之后,许言午和申连科安全撤退,日伪则对他们二人进行通缉。

可笑的是,半个月后,又是304次特快,又是在马家堡车站,又一次发生了信号灯放行而道岔没有并轨的情况。这次被日本火车司机发现了,火车紧急刹车,停住了。经过检查,发现是信号线路出了问题。日伪北京路局方面由此联想到上次事故,觉得应该也是“技术事故”,“冤枉”了许言午、申连科。于是,发出通告,要求许、申二人回来上班。已经回到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许言午经请示中共晋察冀分局城工部和“铁委”领导的同意,回到马家堡车站,不久升任西直门站副站长,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