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René Rachou 研究所Roney S. Coimbra团队揭示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突变影响海马的感染动态和宿主反应

摘要: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因其与严重神经系统影响(尤其是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关联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该病毒于 2015 年在巴西的疫情期间首次报告。然而,其影响不仅限于胎儿和新生儿异常,还会影响儿童和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持久的认知和行为障碍。寨卡病毒在中枢神经系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因其与严重神经系统影响(尤其是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关联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该病毒于 2015 年在巴西的疫情期间首次报告。然而,其影响不仅限于胎儿和新生儿异常,还会影响儿童和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持久的认知和行为障碍。寨卡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发病机制涉及各种脑细胞、宿主因素和病毒元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寨卡病毒通过感染脑内皮细胞和改变紧密连接蛋白穿过血脑屏障。受寨卡病毒感染的单核细胞也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充当病毒的“特洛伊木马”。海马是出生后神经发生的主要部位,也是记忆和学习的中心,由于其血管丰富且靠近侧脑室,特别容易受到感染。这种接近性增加了接触脑脊液中循环病毒的风险。

来自巴西René Rachou 研究所Roney S. Coimbra团队认为,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寨卡病毒主要以神经元前体细胞、未成熟神经元和成熟神经元为目标,从而诱导细胞周期失调和神经元丢失。寨卡病毒还可以感染神经胶质细胞(例如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导致小胶质细胞增生、反应性胶质增生和髓鞘形成障碍。小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会导致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活性氧/氮物质的产生增加,从而加剧神经炎症并导致神经元死亡和功能障碍。这些过程受寨卡病毒基因组内变异的影响,导致病毒传播和宿主反应的独特模式。病毒非结构蛋白的多态性对宿主免疫逃避和存活神经元的表观遗传改变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感染引起的海马损伤的严重程度。理解这些分子复杂性对于开发缓解寨卡病毒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突变与宿主免疫逃避作用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对存活神经元表观遗传改变的影响,代表了一个正在进行且有希望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工作有可能增强对海马体内寨卡病毒发病机制的理解。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杂志2025年 8月 8 期发表。

文章来源:Cassiano LMG, Coimbra RS (2025) Impact of Zika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 mutations on hippocampal damage. Neural Regen Res 20(8):2307-2308.doi.org/10.4103/NRR.NRR-D-24-00493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