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点冤枉朱棣了,就算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江山也是坐不长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18:46 2

摘要:谁家祖孙,能坐到千秋江山的两端?明朝,就是这么个“天命”轮流转的舞台。你要说中国人骨子里没点念旧情结,那是骗自己。从朱元璋,到朱允炆,两代人的命运阴晴,两副皇袍冷暖,人情世故打了变调的鼓点,不知道敲碎了多少自以为能够主宰命运的心。

谁家祖孙,能坐到千秋江山的两端?明朝,就是这么个“天命”轮流转的舞台。你要说中国人骨子里没点念旧情结,那是骗自己。从朱元璋,到朱允炆,两代人的命运阴晴,两副皇袍冷暖,人情世故打了变调的鼓点,不知道敲碎了多少自以为能够主宰命运的心。

朱元璋这位穷苦孩子出身,打蟋蟀也许有两把刷子,打天下更是个狠角色。就像老辈人口中的“有能耐的苦孩子”,靠着一股子执拗和杀伐,硬是把战火中的乱世焊成了“大明”这两字。江南春水里,他踩着泥巴走向紫禁城,脸上那疤都成了他最好的身份证。但你要说他是个一心为公的圣人?未必。他的谋略、疑心和冷酷,同样炼出一朝基业。朱元璋的故事,永远伴着一碗粗面、一口老井,还有一大堆老兄弟——可身边兄弟越来越少,剩下的就只剩规矩和血腥。

转到孙子朱允炆身上,天差地别。这孩子能文能笔,却没闯过江湖。屋檐下的雨声听熟了,闹市的风声却没沾过。等他登上帝位,不过二十一岁,说年少轻狂倒也不至于,说得心应手那肯定谈不上。他有自己的想法,想让明朝“温和”点、仁爱点,不愿意再搞祖父那套残酷究法。可真相是,上面软了,下面人心就浮了。用现在话说,他想改革,却不懂江山的盘根错节。史书上说他着手“削藩”,削到最厉害的叔叔身上,朱棣,这才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赌注。

说起这场叔侄反目,我舅舅村口下棋都能聊半天。有人说,朱允炆处处想赢民心,起用身边贴心小臣,比如齐泰、黄子澄,眼里揉不得沙子,结果,却得罪了手握兵权的亲王。这两位小臣,满肚子的文人酸气,没几分官场的勾心。觉得削藩就是刷掉几个人,哪知摸老虎屁股,朱棣这样的铁血藩王岂肯善罢甘休。新朝气息未稳,朱允炆就忙着刮骨疗伤,老臣提个醒,年轻皇帝权当耳旁风。你别说,这么一闹腾,不只北方风雨欲来,南京城里,有的老百姓都私下叹气。谁家孩子,不得学点世事圆滑?

还有那不得不提的“靖难之役”。朱棣号称“清君侧”,举兵反叛。文官们怂,武官们有的脚踩两只船,半江水半江云。城里百姓看着热闹,有人夜里敲木鱼祈安,也有人躲在酒肆里胡乱议论:“外头要变天了!”都清楚,争的根子不只是皇权——毕竟朱棣镇守北平几年,练兵像栽树,根系早就没法轻易连根拔起。有人说他“以假谋真”,用“清君侧”做挡箭牌,无非是烧香拜佛的遮羞布。

朱允炆靠着几位身边心腹抵挡,无奈棋差一着。这期间也不是没人给他出谋划策,就比方说兵部侍郎李景隆——表面上誓死效忠,暗里却办事马马虎虎。京师兵力调度一出纰漏,朱棣已然打到了玄武门下。那一刻,有人说朱允炆是“慈悲心软”,有人说他“孤注一掷”,可在龙椅上的人,大抵只剩身不由己。

其实他不是没挣扎。没等到叔叔兵临城下,他就悄悄安排过一个火攻计,妄图一把火烧掉敌军粮草;还密令潜臣去联络南方、福建等地的势力,无奈人情薄如纸,信得人一个个变了脸,原来所谓“宗族亲信”,一到危机关头,就吊了自己的命脉。有个流传倒是有意思,南京失陷那夜,下着小雨,城门口士兵一面放水声称“走投无路”,背地里早已换了新主。再到后来,坊间盛传朱允炆“出家为僧”,这到底是真是假,没人敢打包票。

但你要说朱允炆完全不懂朝堂,倒也未必。只是他没学会朱元璋的狠,抓不稳“兄弟情”的刀把子。明明城头变幻,他还在下诏体恤流民、减恤徭役。许多老百姓背后说他是个“好主儿”,奈何家业撑不住乱世风浪。至于朝里,那时有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后来都是永乐朝重臣,靖难之役时却选择了保全自己,既不死忠,也不多话。人心,有时候比江水还凉。

外头那些风浪,也不是说说而已。朱允炆坐在金銮殿上,听着北方鞑靼骑兵闹腾,南方倭寇偶有骚动,边境的奏折一排排堆着。可他只见窗子外的雨,却不知雨后泥泞会有多难走。你想啊,祖父跟匪寇汉子们混出来的经验,他哪学得会?手里明明有皇权,偏偏用起来缩手缩脚,最后大厦将倾,“天命”也就是一念之隔。

等朱棣进城那一天,南京街头巷尾鸡鸣狗跳。老人们无声掉泪,少年们却好奇新皇登基的样子。厨子们悄悄改换炒菜的称号,粗衣糙饭里就有了新的王气。这年头,谁家不是活在变数里?朱允炆的下落,天知地知,连带民间茶馆都装神弄鬼,说什么“皇帝悬壶济世”。可再多传说,也填不回那一夜的火光、宫女的哭声、老臣们跪拜的影子里。

若问朱允炆离场到底怨谁?其实怨不动。怨自己不够狠,怨环境太险,怨替他谋算的人少,怨叔叔太会打仗。可仔细琢磨,这也是古今权力交替里的常态。成王败寇,哪有天理公道可言?只剩下一地鸡毛的叹息而已。

直播间里开历史闲谈,我喜欢抛一句:“倘若朱允炆活成朱元璋,会不会却早已不是朱允炆?”大家都笑,谁能为历史做主啊?我们桌上还剩几碗剩饭凉茶,可帝王家的故事,总在杯影摇曳里,被说成千秋沧桑。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