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的鱼情大致是从白露之后开始的,过了白露最高温度会逐渐下降,最低温度下降的幅度更大一些,也就是说气温开始下降,尤其是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昼夜温差变大,这就意味着早晚鱼情开始变好了,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全天鱼情都会逐渐转好。要说秋季绝对是适合钓大鱼的阶段,因为大
秋季的鱼情大致是从白露之后开始的,过了白露最高温度会逐渐下降,最低温度下降的幅度更大一些,也就是说气温开始下降,尤其是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昼夜温差变大,这就意味着早晚鱼情开始变好了,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全天鱼情都会逐渐转好。要说秋季绝对是适合钓大鱼的阶段,因为大鱼需要在秋季中后段大量进食,快速增长体重,否则是无法安全过冬的。大鱼跟鲫鱼不同,鲫鱼全年都进食,而大鱼冬季是停止进食的。
一、重窝
能不能钓到大鱼?其实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甚至运气成分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不过所谓的运气,往往还是跟技巧密切相关的。比如天气得当吃口更好,位置得当周围有大鱼,窝料要得当否则大鱼不进窝,饵料要得当否则大鱼进窝也会游走。运气其实是靠不住的,最终需要的还是技巧、细节。野钓有个经典的说法,想要鱼上岸要拿粮食换,越是钓大鱼越是注重做窝。秋季钓大鱼一定是选择重窝的,因为窝料的量足够多,才能保持更加持续的诱鱼效果。因为大鱼数量少,进窝也慢,聚鱼效果不持续大鱼怎么会进窝呢?如果窝料不够多,大鱼进窝吃上几口就没了,那也会不长时间在窝点周围活动,还是不能钓到大鱼。
窝料的配比也要注意,窝料讲究的是粗细搭配。细的也就是粉状的食物,入水之后扩散比较快,味道传播也会更快一些,这是有助于更快吸引大鱼进窝的。粗的也就是大颗粒、粗颗粒、块状的食物,要是窝点里面没这种食物,大鱼进窝之后发现没什么吃的,很快就会换位置。一定要注意,秋季的鱼体力充沛,觅食非常旺盛,虚窝是绝对不适合秋季的。虚窝只适合低温季节,因为水低温鱼的活性不足时,才会有进窝之后半天不走的可能性。大鱼好钓也意味着杂鱼吃口好,但是窝料还是建议有粗有细,虽然杂鱼会闹窝,但是牢记杂鱼不闹、大鱼不到。成群的杂鱼其实是能吸引大鱼的,而且只要大鱼进窝杂鱼也就不闹了,所以憋大鱼不用在意杂鱼数量多。
二、手法
打窝其实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方法,让窝料的诱鱼效果更加持久,但是跟虚窝又不完全相同。虚窝大致属于以味道取胜,其实没什么东西可吃的一种做窝手法,适合底层季节钓鲫鱼,从来都不会用在钓大鱼上。可以把窝料用纱窗布包起来打窝,但是不能全都使用这东西,应该还搭配一些常规的窝料。比如钓草鱼的时候用网兜装嫩草、烂苹果、玉米粒等东西,草鱼是能够啃食到一定食物的,但是不能全部吃掉。最有特点的是钓鲤鱼,鲤鱼是能够拱开泥沙寻找食物的,所以打窝之前把窝料加入一些泥土,入水之后部分食物在泥沙之下,大部分食物在泥沙之上,泥沙下的食物只有鲤鱼才能拱出来,诱鱼效果就比较持久了。
三、落点
如果你觉得钓大鱼靠运气,那说明技术还不够娴熟,其实钓大鱼注重的是很多细节,有一些思量不周的小问题会让大鱼不敢咬钩。比如说长短子线的选择问题,要是铅坠不躺底一定要使用长子线,铅坠距离水底更远一些,这样才不会在鱼头附近晃动,并且不要使用亮的铅皮,最好使用黑色的。还有一个窝料的落点问题,居然成了不少钓鱼钓不到鱼的主要原因。一般人是这样打窝的,选择钓位试试水深,感觉还行就开始调漂,调好漂之后照着浮漂位置扔几团窝料,窝料扔到浮漂前方还是后方呢?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大问题。扔到浮漂后方,那你钓鱼的时候窝料区在前,饵料落点在后,鱼吃了一辈子窝料也发现不了饵料。
扔到浮漂前方,其实这是个抛物线,虽然入水的点在浮漂前方,最终窝料落点未必,还是可能会出现窝料区在饵料落点前方的现象。牢记说了无数次的这个要点,近打窝、远钓鱼,饵料落点一定要在窝料区的前方,否则大鱼进窝都未必咬钩。还要考虑坡这种特殊地形,窝料可能往前滚。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来源:钓鱼爱好者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