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2015年发布的防务数据,当年中国军费1450亿美元,仅为美国5960亿美元的四分之一。而全球约800个美军基地,勾勒出无所不在的海外投送网络。这是那个时期真实存在的差距。
2015年4月,央视一档军事节目中,面对摄像机冷静陈述"美国军力优势巨大,哪怕20年我们都难以追上"的判断,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热议。
彼时,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每艘可携带九十余架舰载机,而中国手中的"辽宁舰",还只是改造自乌克兰的常规动力航母,载机仅有24架。
美军F-22隐身战斗机数量达到187架,F-35家族已进入批量服役阶段;而中国的歼-20虽于2011年完成首飞,却仍处于各种测试和完善之中。
据2015年发布的防务数据,当年中国军费1450亿美元,仅为美国5960亿美元的四分之一。而全球约800个美军基地,勾勒出无所不在的海外投送网络。这是那个时期真实存在的差距。
现实问题不可回避。例如,中国潜艇降噪能力不足,被戏称为“海下拖拉机”;歼-20配套发动机需依赖外购,核弹头量级约美方十分之一。当年各类军事论坛充斥着急切的反问:"难道真要再等二十年吗?"言辞激烈,情绪高涨。
时间来到2025年9月3日,北京长安街上,一场规模空前的阅兵式,成为世界聚焦的中心。26架直-19武装直升机头顶蓝天划出"80"字样,紧随其后,歼-20S与歼-35A首次混编亮相。
歼-20S采用双座布局,其中第二名飞行员类似现代空战环境中的“编队指挥官”。而地面序列里,车载发射状态的巨浪-3型潜射洲际导弹正式公开,据官方数据,射程突破1.2万公里,可搭载多弹头独立瞄准系统,打击精度圆概率误差低于100米。
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等新型力量首秀,全新军种结构浮出水面。单就2025年当年的国防开支来看,中方2350亿美元仍远逊于美方9680亿美元,但装备研发投入占比,跃升至52%,而美国则为38%。这种资源集中攻坚方式,为特定领域带来了惊人的表现:高超音速导弹、六代战机原型以及无人作战体系等,陆续实现突破。
美方仍然维持着全球最大规模的航母舰队,截至2025年,在役11艘核动力航母,常规远洋部署能力无人可比。但同样的信息显示,美国最新的NGAD(下一代制空优势)项目进展缓慢,耗资颇巨的F-35系列依然有多项技术短板,福特级航母肯尼迪号尚未正式服役。由于海外多地局势牵扯,以乌克兰、中东事件为例,兵力分散、预算效率争议愈发突出。
与2015年相比,2025年的中 国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图景。歼-20挂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产量突破200架,与美军F-22规模持平;核弹头数量增长至600枚;福建舰电磁弹射应用,使得单舰战力大幅提高。
无人侦察、攻击结合体系,形成对抗传统大国的新型作战形态。例如,翼龙-4无人机续航超40小时,无侦-10以突防美制防空系统为标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盲目追逐“航母数字游戏”,而更注重单位战力与生存能力的提升。
历史的轨迹由现实细节推动改变,正如阅兵队伍中85%为全新时代自主研发的装备。十年之间,军人面庞与战略思想皆在蜕变。把握核心科技、模拟非对称作战、压缩投入产出比,是摆脱线性对比的关键。不是单纯堆积军费,也非唯数量论胜负。
观察过往,能够发现警醒言论底蕴深厚。在"不要和美国走军备竞赛老路"的明智劝告背后,是对自身能力与目标的清晰定位。阅兵展示的,并不是一种固守数量的比较法,而是区域拒止、体系破击、技术突围、多维创新齐头并进。美国仍具有绝对性的海上机动强项,中国则凸显网络作战、高超声速武器、电磁干扰等领域的新质领先。互补与错位,成为新的格局关键词。
2025年的这一天,留给后人的启示是:军事进步不是百米冲刺,更像持久马拉松。坦率承认差距,有勇气逐步追赶。评判军力发展,已不能只看精确数值表格,更应放眼技术路线上每一次换轨与跃迁。对于每一个关心国家安全的人来说,一场大国阅兵从不只是装备展示,更是一场集体意志和理性选择的答卷。
如今,以更长远的视野去审视那句"20年难以追上",它已不仅仅是对比数字的感叹,更像一次发展方向的前瞻提醒。路径主导成败,只有认清路标,迈好脚步,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下,坚持自己的战略节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