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一个最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关键的信号——蛋白尿。很多人洗手间一瞥,看见小便泡沫多了些,但不会多想。可你知道吗?这可能是肾小球开始漏蛋白了。
小便泡沫越来越多,还不容易冲掉,是不是水压的问题?脚踝越来越肿,以为是坐太久?
体重突然掉了十几斤,却没觉得自己瘦得健康?你是不是也在告诉自己:“没事的,等等就好了”“多喝点水会好起来的”“可能是最近太累了”。
可如果这些症状背后的真相,不是小毛病,而是糖尿病肾病呢?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最多眼睛模糊、手脚麻,有点口渴多尿,控制下饮食就能缓解。但真正让人措手不及的,其实是它悄悄盯上的肾。
你知道吗?糖尿病人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最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而一旦发展到了晚期,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已经走到了尿毒症的边缘。
这不是危言耸听。你以为的“没什么”,可能正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如果你正经历以下这些看似“平常”的表现,真的不能再拖了。
先说一个最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关键的信号——蛋白尿。很多人洗手间一瞥,看见小便泡沫多了些,但不会多想。可你知道吗?这可能是肾小球开始漏蛋白了。
正常人尿液中蛋白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尿蛋白就会开始慢慢升高,泡沫持久、细腻、不易破裂。这不是水凉不凉、冲水强不强的事,而是肾脏功能出现了微妙的偏差。
而随着病情发展,身体会开始出现一个你以为是“富贵病”的症状——水肿。很多患者以为脚踝肿是走太多路、坐太久,或者“吃咸了”。
但水肿是因为肾脏排水功能下降,体内的水分和钠排不出去,慢慢堆积在组织间隙,尤其是下肢、眼睑最明显。早上起床眼睛肿胀、鞋子突然变紧、袜子勒出印子,这不是胖,是肾脏在叫苦。
更令人担心的是,糖尿病肾病不会等你准备好再来,它会悄悄发展,而且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疼痛。
肾脏不像心脏、胃那样一痛就知道,它是一个“沉默器官”。当你真正感到不适时,往往已经是肾小球大量受损的阶段了。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信号是贫血。你可能会觉得最近总是累、头晕、没精神,以为是睡眠质量差、工作压力大。
但糖尿病肾病中期以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下降,造血功能受限,身体就像“缺了气”的气球,再怎么休息都提不起劲。这个时候,不是你懒,是身体真的撑不住了。
再来说说体重突然下降这件事。听起来是不是像个好消息?“终于瘦了!”“不吃晚饭果然有效!”可如果你既没有刻意节食,也没有增加运动,却不断掉秤,那就要小心了。
因为当肾功能下降,身体代谢紊乱,肌肉和脂肪会快速分解以获取能量,导致体重骤降,但这是病理性的消瘦,不是健康瘦身。这种瘦,瘦得让人心慌。
还有一个很多人觉得和肾没关系的症状——高血压。长期糖尿病患者,如果血压逐步升高,甚至在服用降压药后仍控制不住,很可能是因为肾脏受损导致肾性高血压。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血压升高反过来又进一步损伤肾脏,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你原本血压正常,但最近出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步升高,就要当心是不是肾出了问题。
神经症状也可能悄悄出现。比如手脚麻木、夜间抽筋、皮肤发痒,这些看似“老年病”或“血糖波动”的表现,其实也可能和肾脏代谢紊乱有关。
肾脏功能下降,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神经系统就像“电路板进水”,反应迟钝、信号混乱。不是年纪大,是身体在报警。
肌酐和尿素氮这些指标,很多人体检时看到也不懂什么意思,反正医生没说严重就算了。但这两个指标一旦升高,说明肾脏“清道夫”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差。
尤其是肌酐升高,是晚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旦超过正常值很多,说明肾小球已经不能有效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了。
再提醒一句,糖尿病肾病不是“老人病”,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因为长年忽视血糖管理、暴饮暴食、熬夜饮酒,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肾功能异常。
现在外卖发达、饮料当水喝,年轻人得糖尿病的比例攀升,连带着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别以为自己还年轻、扛得住,肾脏不会因为你岁数小就特别照顾你。
饮食习惯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糖、高盐、高蛋白的饮食方式,会加重肾脏负担。
尤其是很多健身爱好者,盲目高蛋白饮食,却忽视了肾脏的承受能力,如果本身就有糖尿病基础,这种“补”法反而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不是补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科学调整。
夜尿增多也是一个重要信号。正常成年人夜间小便一次以内算正常,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晚上起来两三次,甚至更多次小便,而且尿量多、颜色淡,就要警惕是否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夜尿增多、尿频尿急的现象,这不是膀胱的问题,而是肾脏“失控”了。
口干口渴虽然是糖尿病常见症状,但如果喝再多水还是觉得渴,甚至口腔发粘、舌苔厚腻,还伴随尿液发泡、颜色变化,那就要考虑是否糖尿病已经波及到了肾脏。一杯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能是水电解质紊乱在作怪。
糖尿病肾病不是某一个症状特别严重才会出现的,它往往是多个小表现叠加在一起,像拼图一样,一片一片地拼出问题的全貌。没有哪一块是孤立的,每一个小变化都可能是肾脏向你发出的信号。
所以如果你已经是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只盯着血糖。监测尿蛋白、肌酐、血压这些指标,定期做肾功能检查,才是守住健康底线的关键。如果你不是糖尿病患者,但出现了上述这些异常,也别掉以轻心,早检查、早干预,才有可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别等到尿毒症那一天,才后悔当初没重视这些“小毛病”。那时候,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花费巨大。我们都想有一个健康的晚年,但这条路是靠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铺出来的。
肾脏是身体的“沉默守卫”,不声不响地为你运转。一旦它出事,后果不仅仅是身体不适,而是生活方式、工作节奏、经济压力全方位的改变。守护它,不是做一两件大事,而是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S].
[2]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4):289-296.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糖尿病与慢性肾病关系研究报告[R].
来源:曾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