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河南郑州、洛阳、开封等多地居民反馈,家中频繁出现会飞的 “大蟑螂”,部分居民拍下视频,画面中体型硕大的昆虫展开翅膀短距离飞行,引发不少人恐慌。从外形特征判断,这些蟑螂大概率是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美洲大蠊 —— 作为蟑螂家族中体型较大的种类,其成虫体长可达 3
近期,河南郑州、洛阳、开封等多地居民反馈,家中频繁出现会飞的 “大蟑螂”,部分居民拍下视频,画面中体型硕大的昆虫展开翅膀短距离飞行,引发不少人恐慌。从外形特征判断,这些蟑螂大概率是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美洲大蠊 —— 作为蟑螂家族中体型较大的种类,其成虫体长可达 3-4 厘米,通体呈红褐色,翅膀展开后甚至能覆盖身体,且具备短距离飞行能力,这与河南本地常见、体长仅 1-2 厘米的德国小蠊形成鲜明对比。
为何原本多见于南方湿热地区的美洲大蠊,会密集出现在北方的河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可忽视。近十年间,河南冬季平均气温较往年上升 1-2℃,极端低温天数减少,而夏季高温高湿时段延长,这种气候条件逐渐接近美洲大蠊适宜生存的 “湿热环境”。更关键的是,北方普遍的冬季集中供暖,让室内温度常年维持在 18℃以上,即便户外严寒,建筑缝隙、下水道、地下室等隐蔽角落也能形成 “温暖小环境”,为美洲大蠊越冬提供了可能,打破了其以往 “难以在北方长期存活” 的局限。
不过,气候只是 “助力因素”,发达的物流网络或许才是美洲大蠊 “北迁” 的核心推手。美洲大蠊的卵鞘韧性极强,能耐受干燥、低温等恶劣环境,常附着在南方发往北方的快递纸箱、生鲜包裹、家具板材等货物表面。河南作为中原物流枢纽,每年吞吐量巨大,这些 “藏在包裹里的卵鞘” 随着运输进入居民家中或社区仓库,一旦遇到适宜温度和食物,便会孵化成虫,逐渐扩散。此外,部分餐饮企业、农贸市场从南方采购食材时,也可能无意间携带蟑螂或卵鞘,成为传播源头。
面对这些 “不速之客”,居民无需过度恐慌,科学防治可有效控制其繁殖扩散。首先要从 “环境管控” 入手:每天及时清理厨房垃圾,避免食物残渣堆积;橱柜内的米、面、零食等密封存放,不给蟑螂留 “口粮”;定期用热水冲洗下水道、地漏,破坏其栖息环境。其次要做好 “物理阻隔”:检查门窗缝隙,用密封胶封堵;给空调外机、排风扇加装细目滤网,防止蟑螂从外部飞入;快递包裹拆封后,及时将纸箱拆解丢弃,避免卵鞘残留。
在灭蟑工具选择上,建议优先使用蟑螂胶饵 —— 其含有引诱剂,蟑螂取食后会携带毒素回到巢穴,通过 “同类相食” 扩散药效,适合家庭长期防治;若需快速杀灭成虫,可选用低毒喷雾剂,重点喷洒在厨房橱柜、卫生间墙角、冰箱底部等隐蔽处,但要注意避开食物和儿童接触区域。若家中蟑螂数量较多(如单日可见 5 只以上),或发现大面积卵鞘,建议联系专业灭蟑公司,他们会通过热烟雾消杀、缝隙药剂处理等方式,进行全方位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美洲大蠊虽外形吓人,但本身不主动攻击人类,也不会传播烈性传染病,主要危害是污染食物、破坏家居环境,以及可能引发部分人群的过敏反应。只要做好日常防护和科学防治,就能有效抵御其侵扰,无需因 “会飞” 的特性产生过度焦虑。
来源: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