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学院银龄教师王永清、孙荣霞:用知识与热爱架起“山海桥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15:20 1

摘要:王永清教授,63岁;孙荣霞正高级工程师,65岁。两人均是来自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专家。本应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们,却在花甲之年,毅然响应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号召,选择奔赴祖国西部,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学院,开启了一段意义非

在河北保定与四川大凉山之间,横亘着2238公里的山水。对于王永清和孙荣霞夫妇而言,这段距离不仅是地图的标尺,更是他们退休后倾注满腔热血的支教之路。

王永清教授,63岁;孙荣霞正高级工程师,65岁。两人均是来自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专家。本应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们,却在花甲之年,毅然响应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号召,选择奔赴祖国西部,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学院,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银龄支教”生涯。

“等我退休了,就开车带你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是王永清教授曾对妻子的浪漫许诺。2022年10月,这个承诺以一种更为壮丽的方式得以实现。他们驾车30余小时,跨越山川湖海,将“诗和远方”的旅途,最终汇入了大凉山深处的教育事业中。

初到西昌,高原反应、饮食不适等困难接踵而至,但王永清夫妇从未想过退缩。“做了一辈子教师,对教育最有感情,”王永清说,“想尽我们所能,为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我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拥有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双师资格的教师,王永清将自己丰富的科研和企业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他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学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深受学生欢迎。曾经坐在后排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学生,主动坐到了第一排,并由衷地对他说:“老师,您的课很有趣,很有用!”

孙荣霞老师同样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夫妇二人不仅为本科生授课,指导毕业设计,更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西昌学院。他们引入国家级规划教材,增加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让工科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点燃对科学的兴趣。

课堂之外,他们更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从指导授课技巧,到帮助申报教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们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将宝贵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者,真正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西昌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银龄教师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让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是王永清夫妇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当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生病,王永清会毫不犹豫地开车送医。这份发自内心的关爱,早已超越了师生情谊。

一年的支教期满,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续签。因为在他们心中,还有太多想为这里的孩子做的事没有完成。这份执着与奉献也得到了肯定,王永清教授获评西昌学院2023年度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爱青年奖”,孙荣霞老师则在2024年获得了同一殊荣。这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无私大爱的最好注脚。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留下时,王永清笑着回答:“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会在‘银龄教师’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下去。”

从华北平原到西南山区,王永清与孙荣霞夫妇跨越的不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用知识与热爱架起的一座“山海桥梁”。他们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凉山深处生根发芽,用自己的银发余热,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之路,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令人动容的“山海情”。(通讯员 谭时康 高冬梅)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