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一,《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施行,申城不少公园不再将宠物、帐篷等“拒之门外”,而是对“适宠”“躺坪”等社会关注度高但争议大的“升级版”游园需求开启了新探索。
你注意到了吗?
上海一些公园
正在悄悄改变
上周一,《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施行,申城不少公园不再将宠物、帐篷等“拒之门外”,而是对“适宠”“躺坪”等社会关注度高但争议大的“升级版”游园需求开启了新探索。
上周,家住瑞虹新城的周女士突然发现,和平公园1号口广场允许带宠物进入了,还多了4个专用“泊狗位”。
和平公园内的“泊狗位”
记者看到,新增的“泊狗位”位于公园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不仅有拴狗的铁圈,还有太阳能灯供夜间照明,边上则有一些围挡。不仅如此,公园还提供“代客泊宠”服务。“如果游客想上个卫生间或去吃点东西,可以把宠物交给保安,他们会帮忙把狗拴在泊狗位上并稍加看管。”虹口城发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璇表示。
广场上的3家商户也不同程度地对宠物说“yes”。“Manner咖啡”店堂内外和肯德基外摆区域都允许携宠进入,和平园艺中心则因通道狭窄、植物较多而要求宠物被抱起入内。
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忧,尤其是常来遛娃的家长和散步的老人。“有些小朋友和老人怕狗,万一受惊跌倒怎么办?考虑到安全和卫生问题,公园里最好还是不要让宠物进入,或者划一块封闭区域,将人和狗隔开。”推着婴儿车的张女士说出了不少游客的担忧。
“我们完全理解这些游客的担忧,所以在开放前做了大量准备。”虹口城发公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一平说。记者看到,在新增的应急处置柜里,捕狗工具和防穿刺手套、脚套一应俱全,还配备了硬隔离设施,以防宠物狗的叫声和气味引来流浪狗。同时,对入园宠物种类和携宠人行为也作了限制。参照本市《禁养犬只名录》,禁止烈性犬、大型攻击性犬种入园,携宠人须持有效养犬登记证明、狂犬病免疫标识;宠物须全程牵引,大型宠物须佩戴嘴套;携宠人不能使用伸缩绳,只能用长度小于1.5米的刚性牵引绳,且须主动避让老人、孕妇、儿童及怕宠人群。此外,广场瞬时最大宠物承载量为30条,超过数量就会限流,开放时间暂定为8时到20时。广场开放后,每名保洁员的腰间都新添了“六件套”腰包,包括带塑料袋的粪便夹、铲子、镊子、小抹布、钢丝球、专用清洁剂等。目前,园方已细化安全、保洁等管理流程,并在广场上增设了保安岗和保洁岗各一人,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调整。
长宁区海粟公园是一片靠近商业体、美术馆的开放空间,上下班高峰时承担着通行功能。目前,园内划出一块草坪供宠物活动,并设有宠物饮水处和粪便收集器,园内还有多处告示牌对宠物办证、牵绳、嘴罩等作出提醒。
对于宠物入园,市民意见不一。每天都来跑步的谢女士告诉记者,与宠物共处并没有什么影响:“只要确保干净,及时处理粪便,就可以接受。”但也有市民激烈反对,认为宠物入园产生的声音、气味、安全风险等会给游客带来困扰:“有时候几十条狗聚在一起,我们吓得不得了!”
虽然目前划定下沉式广场可以遛狗,但养宠者仍希望有更多空间。正在遛狗的严女士说:“我对不牵绳、不捡粪便的狗主人并不认可,但也希望社会多一点善意给狗狗。宠物也需要社交,晚上是否能让它们有个场地自由活动?”
对于各方诉求,海粟公园园长陈雷达表示,9月1日前已准备了多套方案,目前确定的“宠物友好区域”离商业体较近,举办宠物活动较方便,且与行人的行走动线不冲撞。“部分游客畏惧宠物,我们会在试运行过程中收集民意,也会通过街道和居委会摸底,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同时,我们希望多个部门共抓共管,共同维护好公共空间。”
与海粟公园的商业融合不同,古北市民公园遛宠则是周边居民的“刚需”。公园面积达14910平方米,被古北璟辰社区、古北嘉年华庭等居住区包围,不少上班族会在晚上带着狗狗出门。
古北市民公园园长陈志亭说,在前期沟通中,养宠人希望在特定时段开放一片区域让宠物“跑一跑”。考虑到晚饭后老人和小孩也会来公园游玩,目前商定的是“划定区域+错峰”,晚上八九时后将草坪向宠物开放约半小时,现场增设保安,“从目前试运行情况看,没出现什么问题”。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