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雨峰把全部筹码押在“干他”两个字上,公司一夜归零,人也被逼到墙角。
林雨峰把全部筹码押在“干他”两个字上,公司一夜归零,人也被逼到墙角。
他到底想要什么?
他想要的是一口气——面子比利润重要,情绪比数据重要。
丁元英提前算准这一点,故意用低价和舆论把林雨峰逼进死角,让他只能选硬碰硬。
林雨峰看见对手降价,立刻把仓库里所有高端机型全线降价,还追加广告预算,想用现金流砸死对方。
这一步直接把毛利率从28%拉到负5%,银行抽贷,经销商退货,资金链当场。
丁元英根本没打算长期打价格战,他只是用一次促销把林雨峰的情绪点燃,逼他自毁。
林雨峰在董事会上拍桌子说“我咽不下这口气”,否决了CFO提出的三条退路:转型做定制音响、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做智能家居、把品牌卖给外资套现离场。
每一条都能保住一半资产,但他一句“我不退”全部堵死。
当天股价跌停,供应商排队堵门。
同样的剧情在现实里不断发生。
某手机巨头创始人因为被同行嘲讽“没技术”,砸下全年利润做芯片,结果流片失败,库存堆成山,公司市值蒸发七成。
另一家饮料老板因为网友一句“口味像洗脚水”,连夜直播怒怼,第二天全国超市下架,退货卡车排到高速口。
情绪上头的那一刻,他们和林雨峰一样,把理性关在门外。
丁元英的打法其实很简单:先激怒你,再让你自己犯错。
他研究林雨峰十年财报,发现这人每次被挑衅都会加倍反击,于是提前囤好低价零件,等林雨峰烧钱烧到断气,再反手收购渠道。
商场不是擂台,谁先动手谁输。
老年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年轻人觉得是怂。
林雨峰用破产证明:不忍的那一秒,就是翻车的开始。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一句气话就把半生积蓄砸进去?
来源:图说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