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0年代最真实的老物件(下):童年记忆瞬间涌上心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18:02 1

摘要:对我而言,它们早已不只是单纯的 “老物件”,更像是跨越时光的见证者 ,默默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印记,也折射出社会变迁的每一个脚步。

我不确定如今是否还有人在用这些东西,只是每次看到,童年的记忆就会瞬间涌上心头,让我想起有关的人和事。

对我而言,它们早已不只是单纯的 “老物件”,更像是跨越时光的见证者 ,默默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印记,也折射出社会变迁的每一个脚步。

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些曾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物件,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使命,被更便捷的新事物所替代,悄悄退出了日常的舞台。



民国美女、煮元青染料。我们叫“gao子”,我在网上查了下是“膏子”“膏” 指浓稠状的糊状物,在过去,像这种染色剂多是膏状形态, 能附着在毛线、毛呢等织物上进行染色,因此被称为 “膏子” 。

但是有关这两个国营厂,我没有查到具体时间,更没其它相关信息了。

家里做的上供馍馍,捏面人都会用这个上色,一般都是这个玫粉色,很鲜艳。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给一块白布染过色,是藏青的,好像给里边添加了明矾,这样能起到固色的作用。

鞋面子。这个大概连部分九零后也见过吧,以前农村家里都是自己做鞋。

先用牛皮纸和布打衬子,放火炕的席下边,干得快,压的平,什么时候用,用来做什么,取出来剪,比如做个鞋面子,照鞋样剪下来,准备做鞋。

如果是冬天的棉鞋,这个写面子背后缝的是毡片,虽不能有钱人的皮鞋,但是还是很暖和的。

铁盒。这种小铁盒是香烟的吗?我也不太清楚,很多人用来放一些零碎小物件,放在自己抽屉里。

收音机。这个小家伙,以前家家户户都会有,用来调频听评书,听新闻,听说最早时候,听着听着还会串台,是不是这样,我没有经历过。

我用过校园广播机,其实也就是个收音机,能听学校广播,当然也能听城市广播,我记得晚上会有点歌《狼爱上羊》《一万个理由》等,可是在新世纪,小地方很难接收到信号的了。

听说这个是骡马车用的,是不是这样,我更不清楚了,看着大环套小环,有点像做扫帚用的,我“财迷”地看到了一枚“嘉庆通宝”,^_^

地方粮票。有关过去的票据,我之前也收集整理过一期,不知道大家记得没有了,以前这个是生活的必需品,和金钱一样重要。

听老人们说全国通用票据才值钱,我们生长的年代已经不再用这些了,只能在这些照片里寻找痕迹了。

多维葡萄糖。冲了水,淡黄色的,甜甜的味道,小时候很爱喝。现在网上还有买,但是添加剂很多,不知道和过去的还一样不了,真的很怀念那时候的食品,又舍不得买,偶尔吃(喝)到一次,真让人馋。

葡萄糖注射液。小时候最怕赤脚医生,他们来家里准没好事,一准在哪个贴着红十字的黑色箱子里,取出这些打针输液用的药盒子来,用一个砂片一划,啪得的一声,玻璃瓶打开了,注满针管,打针又疼又吓人,童年噩梦。

这个八零后们一定不陌生了,车座。拴在大二八前边横梁上,跟着大人们去逛街,去走亲戚,甭提多高兴了。但是,如果走得太久,那肯定坐在这个小车座上睡着了,谁还记得呢?

写在最后

从随处可见到偶尔被珍藏,这些老物件的 “退场”,恰恰印证着社会前进的轨迹。

它们用自身的 “旧”,衬托出生活的 “新”,从凭票供应到物资丰盈,从手工操作到智能便捷。

但无论时代如何迭代,这些老物件承载的生活智慧与时代记忆,永远是我们回望来路、读懂变迁的珍贵钥匙。

来源:灯塔小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