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没有进去过,而对面的天坛不知道去了多少回。因为天坛太大了,坛墙环绕,古木参天,宫殿雄伟,古迹众多,每次去都像是第一次,似乎到处都是负氧离子,喘口气都痛快。至于先农坛,只一个农字就让城里长大变老的我失去了兴趣,虽然古色古香外观与天坛差不多,却显得不那宏大,再说
那一亩三分地
2025年9月9日。天坛的对面是先农坛,无数次从朱红色的大门前经过,顶多就是用眼角的余光扫一下,总
是没有进去过,而对面的天坛不知道去了多少回。因为天坛太大了,坛墙环绕,古木参天,宫殿雄伟,古迹众多,每次去都像是第一次,似乎到处都是负氧离子,喘口气都痛快。至于先农坛,只一个农字就让城里长大变老的我失去了兴趣,虽然古色古香外观与天坛差不多,却显得不那宏大,再说北京好玩的地方太多了,玩了许多年也没轮到去先农坛逛逛。
昨晚我正在朦胧,刘闺蜜问我明天能出去玩吗?我只说了一个能字,就迷糊过去了。今天早上她说咱们去先农坛吧,她的发小建议的。我说行,我跟着你,你去哪我去哪。于是我们去了先农坛。
进去之后往里走右转,一座大殿出现在眼前,上挂的牌匾是"庆成宫"。至于这座巍峨的殿宇是什么用途,我不甚了了,只是围着它转了一圈,就像所有明清两代的古建筑一样,都是飞檐斗拱,我肉眼凡胎,除了会念匾额上的字,看起来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把它们平移到故宫里,就是故宫的一座殿。
离开了庆成宫,刘闺蜜说还有专为皇帝农耕的一亩三分地。我们就按照保安指引的路线来到了又一座宫门前,门口挂着两个牌子,一个是北京育才学校,另一个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这个地方我不陌生,40多年以前我家就在附近的一座楼上住,唐山地震时我家随邻居一起在育才学校搭起了抗震棚,住了差不多一个月呢。那时只有学校没有博物馆,现在学校的大部分已经搬走了,好几处古建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就在博物馆的所在地,地里长着绿油油的庄稼,地头还有辗子。最壮观的是一亩三分地的正面有一座观耕台,是由汉白玉石和绿色琉璃建成的,特别讲究。正好有导游给几个人在讲解,边讲解边称领导。我跟着几位享有特权的领导,听了会儿子讲解,那是真长见识,古代皇家真是把中国的礼仪规制创造得事无巨细华美之极,让我听得耳不能详,更别提口不能述了。
这一亩三分地一年也不知道要打下多少粮食,近旁还建了一个存粮食的地方,这地方可不一般,与皇宫别无二致,名曰"神仓″。里面供奉着粟、麦、菽、黍等粮食样品,不是说五谷杂粮吗?怎么才四种呢?管它几种呢,我们看的是神仓这个古代建筑,知道皇帝有这么豪华的粮食囤就够了。
参观了先农坛和其他古代建筑,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却也是来过了,没啥遗憾了。那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组先农坛的照片,觉得没啥可参观的,今天来过,还是觉得挺有收获,刘闺蜜把拍的照片做成相删播放出来,颇觉大气,令我给她点赞。
来源:葛文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