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爸去世前立了遗嘱把房子给我,可他后来又和保姆签了遗赠抚养协议,到底该按哪个来?”“爷爷奶奶没留遗嘱就走了,叔叔姑姑和我们家该怎么分他们的存款?”
“我爸去世前立了遗嘱把房子给我,可他后来又和保姆签了遗赠抚养协议,到底该按哪个来?”“爷爷奶奶没留遗嘱就走了,叔叔姑姑和我们家该怎么分他们的存款?”
继承问题往往牵扯亲情与利益,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家庭矛盾。法治网特邀普法律师、德略律所主办婚姻家事案件的党红亮律师,结合《民法典》拆解“4种继承方式的区别”、“冲突时的优先顺序”,帮你理清继承的核心规则。
一、先搞懂:法律规定了几种继承方式?
《民法典》明确了遗产继承的4种方式,适用场景和条件各不相同,最核心的区别在于“是否按被继承人的意愿”以及“继承人的范围”。
01法定继承
又称为无遗嘱继承,字面意思就是,在被继承人没有有效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顺序以及遗产分配比例等规则进行的遗产继承方式。核心是按“继承人范围+顺序”分配。
第一顺位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包括婚生、非婚生、养子女、继子女);
第二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分配原则:先由第一顺位继承人分,没有第一顺位的才轮到第二顺位;同一顺位继承人一般平分,有特殊情况(如有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可多分。
02遗嘱继承
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进行继承的一种方式。立遗嘱人可以将自己生前所有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以遗嘱的方式进行分配。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03遗赠
是指被继承人以遗嘱的方式将生前所有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赠送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国家、集体组织的一种遗产处理方式。
04遗赠抚养协议
是指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核心是“你为我养老送终,我去世后财产归你”——受赠方必须履行抚养义务,否则无权继承。
二、关键问题:多种继承方式冲突时,谁优先?
现实中常出现“老人又立遗嘱又签遗赠抚养协议”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根据该规定,遗赠扶养协议应当优先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简单来说:有协议先按协议,没协议看遗嘱,没遗嘱才按法定分。具体分3种常见情形处理:
情形1:遗赠抚养协议和遗嘱/遗赠冲突
若遗产范围不重叠(比如协议分房产,遗嘱分存款):各自按约定执行;
若遗产重叠(比如协议和遗嘱都涉及同一套房子):优先按遗赠抚养协议处理。
情形2:遗嘱和遗赠冲突
两者效力平等,没有优先之分,若对同一财产既有遗嘱又有遗赠,按“立遗嘱人真实意愿”判断:后立的遗嘱/遗赠优先(以最后一份有效文书为准)。
情形3:没有协议和遗嘱/遗赠
直接按“法定继承”处理,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平分;没有第一顺序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分。
结语
最后,党律师提醒:继承不是“先到先得”,而是“按规则来”——遗赠抚养协议最优先,遗嘱/遗赠次之,法定继承兜底。与其身后家人为遗产争吵,不如提前通过遗嘱、协议明确意愿,既维护亲情,也让自己的财产“按心愿分配”。
○ 律师简介 ○
——党红亮律师——
·北京德略律师事务所主任
·资深婚姻家事律师团队首席律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
·央视财经频道嘉宾律师
·央视社教法制栏目特邀律师
·央视《法律讲堂(生活版)》专家库律师
·法治网特邀普法律师
来源:律视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