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术”与“有术”之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18:00 1

摘要:中国的父母常教育子女:要努力学习,勿做"不学无术"之辈。一般人也认为,没有学问的人,通常是没什么头脑也没什么本领的。既然没头脑又没本领,那就意味着要去卖苦力。试想,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只能靠卖苦力为生呢?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学问的人也未必全都没有头

文/谷 建

中国的父母常教育子女:要努力学习,勿做"不学无术"之辈。一般人也认为,没有学问的人,通常是没什么头脑也没什么本领的。既然没头脑又没本领,那就意味着要去卖苦力。试想,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只能靠卖苦力为生呢?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学问的人也未必全都没有头脑没有本领,因为人自出生之时,其性格和智商便有百分之八九十被执拗的遗传基因占领了,后天的努力并不完全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若按现时的说法,"学问"的多少大致只能以学历的高低来衡量。而对低学历或"没文化"的人却不能直接宣判此人"无术"。其理由很多,不需赘述。此处仅举几个实例佐证:莫言只上了四年学,却以其文学成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曹德旺初中毕业,却以顽强的毅力和胆识把自己磨练成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此外,诸如李嘉诚、松下幸之助等享誉全球的大企业家都只有小学文化。若把目光再投向历史,你会发现刘邦和朱元璋则是更好的例证。所以,"不学无术"这个成语若按现时的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便不能成立,有时候"不学"通过自身的打拼,也能达成"有术"之人。诚如毛泽东所说,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种"打拼"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锻造的过程,更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生写照,理应成为"学而有术"的励志经典。

古人眼中的"不学无术",因"霍光"而起。这霍光乃汉武帝时期的宠臣,后因武帝托孤,他先后辅佐昭帝和宣帝,权倾一时,为西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不料,其妻霍显贪图富贵,为了能让自己的小女儿嫁给宣帝成为皇后,便施计毒死皇后徐妃。后因毒计败露,霍显才坦白于霍光,而霍光终因夫妻之情掩盖了此事。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霍显听说事情要败露,忍不住召集族人密谋叛乱,却因走漏风声,遭宣帝派兵围堵后满门抄斩。东汉史学家班固因此事评价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霍光生前究竟爱不爱学习,读没读书,读了多少书,暂无确切考证,但究其辅佐昭帝、宣帝四十余年,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定繁荣,便足以说明此人的能力非凡和智慧超群,是很"有术"的。若简单视其为"不学"且"无术",大概也不能令人信服。但转念一想,如果霍光在知晓其妻"设计害人"之时,便果断上奏朝廷,说明真相,大义灭亲,不但能保住除霍显之外的全家人的性命,而且也能让自己的"光辉形象"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倘依此判断,古人心中的"不学无术"并非现代版的干瘪释义。它更多的是指对于既有"学识"的灵活运用与智慧提升。譬如,《寇准求教》中记载:"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当寇准有机会亲自讨教张咏时,他这样回答:"《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待寇准取来此书,读至"不学无术"时,竟笑着说:"此张公谓我矣。"寇准若真的是个大老粗,焉能被选拔为宋朝的宰相?

而南怀瑾先生对于"无术"与"有术"有着更为精辟的论述。他在《紫再轩国学堂》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不学有术比不学无术更可怕"!他说:"我们年轻时常爱批评别人是不学无术,现在年纪大了,觉得不学无术的人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学有术的人,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有人自己没有能力,做事没有条理,一朝当权或做一件事情,耽误别人更大,你说不可怕吗?佛家有句话说:'慈悲生祸患,方便出下流',一味的讲求慈悲和方便,如果没有智慧,就反而出问题。"南老先生还拿佛教中的"千手观音"为例,说千手观音有一千只手,每只手中都有一只眼睛,而且头上还有三只眼睛,这充分说明这位菩萨的办法多,有足够的智慧与人方便。如果没有超强的本领,就随时随地乱发慈悲或者乱行方便,都只能陷入"不学有术"的万丈深渊。

若将"不学无术"与"不学有术"套用于现实社会,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也能挖掘出诸多无奈的事实。不学无术者,除了有些会成为市井无赖,多数仍流于平庸,好逸恶劳、甘于沉沦。不过,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大多皆能从"不学无术"中幡然觉醒,只是取道不同,有的可能从此钟情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变"不学"为"好学",有的则可能以"不学"为荣,一门心思从"无术"转向"有术"。只是此类人如果繁衍过盛,则可能造成混子成群,骗子扎堆,流氓当道,外行领导内行,弱智成为"老总"的社会怪相。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让"不学无术"者读书"充电",永远摆脱平庸;让"不学有术"者靠边换位,不再谋私害公,倘如此,国之幸也!

(作者介绍:谷建,著名散文家、杂文家、评论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入伍至北京空军,后成长为军事记者、军旅作家,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在全军获奖,散文代表作品有《心雕》《感动》《深秋,那金色的阳光》《有一种精神叫执着》;军事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笑傲长天》《追寻红格尔》《大江边,那夺目的桔红色》《他,挺立在智慧高地》《大山一样的承诺》。转业后一度转向杂文领域的创作活动,著有杂文集《生命的本真》。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纪律监察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多篇杂文作品。代表作品有《闻道之思》《防止公仆变老爷》《生命的本真》《识破“两面人”》《大炮的威力》,其中《防止公仆变老爷》被收入国考教材,《闻道之思》荣获第五届长征文艺奖(全军最高文艺奖),另有多篇杂文作品被省市杂文刊物列为“佳作欣赏”向读者力荐。)

来源:文坛叙事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