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水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资源优势,将食用菌产业确定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在东西部协作资金大力支持下,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木耳种植大棚1179座,产业规模达2000万棒以上,2024年食用菌产值超过2亿元,近三年累计实现收益4880万元。清水县坚
清水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资源优势,将食用菌产业确定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在东西部协作资金大力支持下,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木耳种植大棚1179座,产业规模达2000万棒以上,2024年食用菌产值超过2亿元,近三年累计实现收益4880万元。清水县坚持以全产业链思维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构建起“上游强化研发创新、中游扩大规模产能、下游拓展市场渠道”的新发展格局,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锚定源头筑基:强化研发创新,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清水县始终将菌种研发与原料供给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保障产业竞争力。近两年通过协作资金,安排科技创新项目2个,共计104万元,引进黑龙江优质木耳等多个食用菌菌种,成功创建了符合本县实际需求的食用菌设施示范栽培基地,有效解决食用菌菌棒过度依赖外购、不能自给问题。
突破菌种本土化瓶颈。主动对接中国农科院、天津农科院、甘肃科学院等科研单位,深化院地合作并建立专家工作站,成功选育出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菇等8个适宜本地规模化种植的优质菌种,实现核心菌种“本土化培育、标准化生产”,打破对外地菌种的依赖。
保障原料稳定供给。充分利用县内林地面积广、木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协作资金规划建设3个专业化、规模化菌棒生产基地,引入数字化管控系统(温湿度自动监测、菌棒灭菌时长智能调控),不仅将菌棒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单条生产线日产量也提高了30%,有效解决原料供应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构建产学研协同体系。抢抓津甘科技协作机遇,2家企业与天津农学院签订结对共建合作协议书,创新建立“专家蹲点指导+技术员分片包联+农户实操实训”的技术服务模式,在全县43个生产基地设立“田间试验站”,每年开展新品种试种、新技术推广(袋料栽培、立体出菇)等试验示范10余项,累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0余次,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产能。
聚焦中游提质:规范生产经营,壮大产业规模实力
通过优化生产模式、强化人才培育,推动食用菌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经营”转变。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河北区累计投入2451万元协作资金建设的清水县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2025年被评定为省级食用菌产业园,累计投入812万元在山门镇、白驼镇等多个乡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拓展食用菌种植规模。严格执行“五统一”(统一品种选型、统一菌棒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管理模式。从菌种接种、菌棒养菌到出菇采收、分级分拣,每环节均制定操作手册,使产品优质率提升至95%,亩均产值较传统种植增加2万元。
创新产业组织联结模式。由农发公司牵头,负责菌棒生产、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合作社整合分散农户资源,统一流转土地、建设大棚;农户以“土地入股 + 劳务务工”方式参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产业体系的高效衔接,目前全县已有86个合作社、3200余户农户加入产业联合体。
强化人才梯队培育。实施“1+1+N”人才孵化机制—由1家农发公司统筹组织经营管理培训,1名技术员对应 1个生产基地开展实地指导,辐射带动N户农户掌握种植技能。每年开展集中培训15期、田间实操教学50余次,累计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600余人,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人才支撑。
发力下游增效:打造品牌市场,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清水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化品牌塑造、拓展销售渠道、完善利益联结,实现产业效益与农民收入双提升。
打响区域公用品牌。2025年投入15万元协作资金打造“清水黑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清水农特产品的影响力。集中力量培育“清水黑木耳”“清水香菇”两大核心区域品牌,先后完成绿色食品认证3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项,其中“清水香菇”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借助“甘味”品牌矩阵效应,产品溢价空间提升近30%,借助天津消费帮扶“跳板”,大量销往华北、长三角等地区。
构建多元销售网络。2025年投入60万元协作资金对清水县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进行奖补,多措并举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深化落实协作帮扶促消费专项工作,2025年5月在天津市河北区组织清水县农特产品推介会,两地商务部门全面开展产销对接,已实现消费帮扶金额1.6亿元。线上依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清水特产馆”,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展“助农直播”,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 800万元;线下积极参与兰洽会、伏羲文化节、全国农产品展销会等展会活动,同时与天津市河北区建立东西部协作产销对接机制,在当地大型商超设立“清水食用菌专柜”,年销售量达300吨,有效利用东西部协作政策优势开拓东部市场。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生产+保底收购+股份合作”模式,协助农户深度嵌入产业链。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木耳、香菇最低收购价分别设定为40元/公斤、16元/公斤,确保农户“种得好、卖得出、有收益”;同时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利润分红,2024 年全县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1.2 万元/户,实现“产业兴、农民富”的互利共赢。
截至目前,清水县已初步形成以木耳为主导(占比 60%),香菇、平菇为辅助(占比30%),灵芝、羊肚菌等特色品种为补充(占比 10%)的“一主多元”产业格局。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清水县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带动农民稳定增收的“致富引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陇上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