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开学季,大学生们纷纷迈入新的人生阶段,面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诈骗分子则会在此时蠢蠢欲动,瞄准这类群体实施诈骗,一不小心大学生们就会落入诈骗的陷阱中。海尔消费金融(简称“海尔消金”)始终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在此也提醒广大学生们务必提高警惕,认清常见的诈骗手
9月开学季,大学生们纷纷迈入新的人生阶段,面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诈骗分子则会在此时蠢蠢欲动,瞄准这类群体实施诈骗,一不小心大学生们就会落入诈骗的陷阱中。海尔消费金融(简称“海尔消金”)始终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在此也提醒广大学生们务必提高警惕,认清常见的诈骗手段,守护好自己的财产、信息安全。
今天,海尔消金就带您一起盘点校园生活中常见的几类诈骗手段。
新生群里的“暗箭”
一些不法分子会创建诸如 “XX大学2025级新生群”之类的微信群或QQ群,群名极具迷惑性,且通常会设置短暂禁言时间。待新生大量入群后,便开始以各种理由收取小额费用,还会传播不实信息。由于金额不大,很多学生容易放松警惕。更有甚者,会伪装成“学长”“学姐”,热情与新生聊天,逐渐获取信任后,推销假冒伪劣的学习生活产品,比如没有售后保障、还可能骗取身份证信息的电话卡,质量堪忧的生活用品,以及所谓“打折”实则无用的辅导资料、健身卡等。
兼职刷单的“吸血骗局”
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兼职信息,承诺交易完成后立即返还购物费并有提成,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等说辞吸引学生刷单。起初,他们会做成几单小额业务,并及时返还本金和佣金,骗取学生信任。而后,便提高刷单金额,再以系统故障、操作失误等借口,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让学生陷入越陷越深的骗局。
“校园贷”的甜蜜陷阱
诈骗分子常常伪装成客服人员,借助网络贷款平台,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他们打着 “免利息”的幌子,诱导大学生贷款。但实际上,这些贷款往往会利滚利,让学生最终欠下巨额债务。还有一些以“助学金贷款”“校园贷”为名,通过短信、电话、社交软件等渠道,向学生发送虚假贷款信息,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验证还款能力”等为由,诱骗学生转账汇款,一旦转账成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借“助学贷款办理”行骗
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高峰期,不法分子混入助学贷款咨询QQ、微信群中,假冒工作人员添加群内学生为好友,以助学贷款办理遇到问题为由实施诈骗。国家助学贷款办理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要求转账,学生在办理过程中遇到疑问,应联系当地县级或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核实。
海尔消金一直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积极投身于金融知识普及与反诈宣传工作。在开学季关键节点,海尔消金将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学生及家长普及防诈骗知识,以生动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各类诈骗手段的特点和防范方法。
作为持牌消金公司,海尔消金在此也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于涉及金钱交易的信息,无论是来自新生群、自称学校老师还是其他渠道,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与学校官方、老师、辅导员等核实信息真实性,切勿轻易转账。在面对“学长”“学姐”推销产品时,要仔细甄别产品质量和来源,不随意透露个人重要信息。同时,若在网络上看到的兼职刷单、助学贷款等信息,要谨慎对待,不轻易相信,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诈骗陷阱。
来源:菏泽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