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蚊虫的密度变化受温湿度、降雨量的影响较大,温度20℃--30℃、湿度60%--70%最适宜蚊虫发育。虽然已过立秋20多天,但根据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判断,外部环境仍是适合蚊虫生存的。
最近明显感觉天气没有那么燥热了
秋高气爽指日可待,
但是让人困扰的夏日标配——“蚊子”
却似乎威力不减
友情提示:科学防灭蚊,远离虫媒传染病
1.秋季蚊虫密度反弹
蚊虫的密度变化受温湿度、降雨量的影响较大,温度20℃--30℃、湿度60%--70%最适宜蚊虫发育。虽然已过立秋20多天,但根据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判断,外部环境仍是适合蚊虫生存的。
根据往年的蚊密度监测情况,蚊密度一般在6-7月份达到最高峰,预测今年9月份密度可能会达到一个小高峰。
提醒
9月份降雨较夏季有所增加,下雨后形成的积水容易造成蚊虫的孳生,应在雨停之后尽早清除积水。
2.为什么秋天的蚊子更“凶猛”?
温度更适宜
夏天温度很高时,蚊虫叮咬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入秋后适宜的温度使得蚊虫叮咬活动又活跃起来。有些地区秋季多雨,蚊子就更“舒适”了。
为过冬储能
立秋后,蚊子便开始为越冬储备能量。只有身体强壮、吸血量多的蚊子,才能挨过冬季,此时的蚊子会有更强的生存欲望,吸血更多。
繁殖后代需要
一只雌蚊从出生到死亡能够生存1~3个月,春、夏出生的蚊子是活不过秋天的,但有些雌蚊在秋季长为成虫,为了完成繁殖下一代的任务,就要想办法吸血储能以备过冬。
3.苏州市常见的蚊虫有哪些?
白蚊伊纹,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等都属于苏州市常见蚊种。
白纹伊蚊即我们常说的“花蚊子”,幼虫常孳生在小型容器积水中,如缸、罐、轮胎、盆景等。成蚊一天中有2个吸血活动高峰,分别是日出前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白蚊伊纹通过吸血叮咬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病毒。
淡色库蚊幼虫常孳生于污水中,如下水道、污水坑等,成蚊多在晚间活动吸血,其可通过吸血叮咬传播丝虫病等。
三带喙库蚊幼虫常孳生于水质较清的水中,如水沟、稻田等,该蚊虫除吸人血外,还可以吸猪血等,养猪的地方该蚊虫较多,成蚊在黄昏后和黎明前吸血,其可通过吸血叮咬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
4.如何做好防蚊灭蚊?
个人防护
使用驱蚊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涂抹于皮肤裸露部位。
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0.5%氯菊酯处理外衣物。
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使用蚊帐。
旅行时携带驱虫剂,选择有防蚊设施的住宿。
室内积水管理
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诱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
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天台、阳台及门前屋后积水管理
屋顶房梁、排水槽等应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积水。
天台、庭院内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
竹筒、树洞应进行封堵,莲花池养鱼防蚊。
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废弃轮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
下水井口进行防蚊封堵,有条件的建议将明沟改为暗渠。
室内灭蚊
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减少蚊虫叮咬。
使用发烟灭蚊片或全屋用杀虫气雾剂施药时,应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30分钟后再开窗彻底通风后方可进入。
如室内发现有成蚊骚扰时,应及时开展室内灭蚊。
蚊虫较多区域,可配合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