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前,南京百姓为何不逃?原因很简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09:40 2

摘要:你有没有想过,面对一座即将被攻破的城市,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为什么没有抓住最后的机会逃离?为什么在屠刀落下之前,南京还有几十万人留在城中?

你有没有想过,面对一座即将被攻破的城市,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为什么没有抓住最后的机会逃离?为什么在屠刀落下之前,南京还有几十万人留在城中?

每年12月13日,这个问题会被一些人提起,也是一个让人心痛却不得不面对的历史真相。

今天,我们习惯用后视镜看历史,用“早知道”来审视当年的人,可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把自己放到1937年的南京,放在那个一无所有、信息闭塞、战火逼近的日子里,你或许就不会那么轻易地下判断。

南京人不是不想逃,他们是真的逃不起,也真的逃不了。

在这场历史悲剧中,金钱成了生与死的分界线,交通成了通往希望的阻断口,幻想和误判成了人们最后的心理寄托。

在战争来临之前,谁都知道跑是本能,可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跑。

1937年的南京,逃离并不是一张火车票或者一艘轮船那么简单,它背后是成百上千块银元的盘缠,是你有没有车、有没人脉、有没有提前嗅到危险的能力。

根据当时国民政府统计,南京城战前有大约57万人,到了大屠杀之后,死亡数字高达30多万,意味着,其实有接近一半的人已经提前撤离了。

他们能走,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资本走,比如高官政要、富商巨贾,他们早在淞沪会战结束的时候,就跟着政府往重庆后方转移了。

留下来的大多数,是黄包车夫,是小贩,是在机关里当小职员的普通人,他们的收入低得吓人,一个月也就几块到十几块银元。

在这样的收入水平下,想要一家老小逃到西南大后方,光是路费就成了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当时的官方资料,最初一张船票大概需要40银元,后来涨到了200,再到南京即将沦陷前,有黄牛甚至叫价1000银元一位。

你能想象吗?一个月工资8块银元的车夫,得不吃不喝多久,才够买一张票,而且还不一定买得到,因为船票早已被军政系统和富人层层控制。

更别说,一家人要逃,得花的钱是几何倍数增长,在这个时候,跑,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奢望。

这就像今天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某个国家爆发战争,富人早早坐着包机走人,而普通人连离开城市都要徒步上百公里,战争从来就不是公平的,哪怕是在逃命这件事上。

除了没钱,摆在南京百姓面前的,还有一个更加无解的问题:你就算有钱,你又能往哪儿走?

当时南京的交通体系本来就不发达,那几年连年战火,交通路线早已变得千疮百孔。

铁路、公路、水路,全都在淞沪会战后被摧毁或切断,京沪铁路在淞沪战役中被炸毁,虽然有修复尝试,但日军的轰炸几乎是无差别的,根本无法恢复运行。

长江水路则被日本海军重兵封锁,军舰巡逻不断,连国民政府的军舰都难以通行,更别提一艘挤满难民的民船。

公路呢?那更是早早就被“特权阶层”堵得水泄不通,逃难的车队里,不是政府官员就是富商名流,普通人连买辆车的影子都看不到,哪怕凑够钱,也很难上路。

特别是通往浦口的路线,船只被烧毁,军方下令优先军用,百姓根本没有资格登船。

这时候,有人会说,那为什么不早点走?用脚走也能走出去啊,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做到全民动员、全民疏散。七七事变后,政府确实有意识到南京可能会被进攻,但整个信息传达系统极其有限,很多普通人压根不知道战争已经打到家门口。

等到11月淞沪会战溃败,战火烧到南京时,很多人这才意识到问题大了,但那时候,四面八方早已封死,根本走不出去。

更关键的是,南京本就是一座“孤城”,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一旦被围,基本就成了一口锅盖反扣的铁锅,在那种情况下,再怎么挣扎,也只是困兽之斗。

人性在极端环境下最容易暴露弱点。而南京人在城破前最大的弱点,就是对现实的幻想。

他们不是不知道战争残酷,只是他们不相信,残酷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很多人都说,百姓太天真了,但你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很多信息是模糊甚至被遮蔽的。

很多人以为上海失守后,百姓并没有被屠杀,日军进城后只是占领并没有屠戮,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大家普遍相信,日本人会顾及国际舆论,不会在这里大开杀戒。

更有甚者,很多人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南京安全区”上,这个由西方国家设立的中立区域,在当时的确收容了大量难民,并且得到了国际红十字会的支持。

但问题是,日军根本不承认这个安全区的存在,他们多次强行进入安全区,进行抓捕、奸杀、抢劫,甚至有大量证据表明,安全区的“中立”在日军面前形同虚设。

即便如此,很多南京市民还是选择留下来,他们认为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占领,没想到迎来的却是灭顶之灾。

幻想,是最温柔的毒药。它让人选择留在原地,哪怕外面的世界已经燃起熊熊战火。

回顾南京大屠杀时,常常会陷入一种情绪化的质问——“他们为什么不逃?”但越是深入了解,越会发现,这不是一个可以用“愚昧”或者“迟钝”来解释的结果,那是一整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在战争面前的无力表现。

从经济到交通,从政府决策到信息传播,每一个环节都出了问题。

百姓不是不想逃,而是被现实拖住了腿,被权力压住了头,被幻想蒙住了眼,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根本无处可逃。

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警醒,为了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战争的代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要忽视真相的力量,在面对危险时,不再做那个幻想和平的人。

逃不掉的,不是战争,而是对历史的无知,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南京百姓为何没能逃走,我们才算真正理解了那段历史的沉重。

南京:铭记历史,守护和平.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12-13 21:02

时间带不走记忆 罪行逃不脱审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感悟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念.新华社2023-08-15 22:35

总有人问: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千万别做历史的旁观者.北晚在线2021-12-14 10:13

专家称1937年南京沦陷:中国守军并非不战而逃.2014年12月11日 08:48来源:扬子晚报

来源:风城春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