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湿疹并不是空气潮一点、皮肤干一点就会有的,它更像是身体内部出问题后的一种“表情”。有研究表明,湿疹的发病和过敏体质、免疫系统、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绝不是哪一样单独能决定的。
皮肤突然发红、发痒、起小疹子,越抓越痒,甚至晚上都睡不好觉,这种反复发作、让人头疼的毛病,就是湿疹。
别小看这个问题,它不是单纯的皮肤出点小状况。湿疹常常意味着身体某些地方出了问题,只不过“皮肤”先忍不住喊出来了。
湿疹并不是空气潮一点、皮肤干一点就会有的,它更像是身体内部出问题后的一种“表情”。有研究表明,湿疹的发病和过敏体质、免疫系统、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绝不是哪一样单独能决定的。
皮肤其实特别“能说话”,它是一个活的器官。你吃了不合适的食物,皮肤可能会发红;你熬了夜,它可能会冒痘;你情绪不好,它可能会长疹子。湿疹就像是一种“皮肤抱怨”的方式。
很多人一长湿疹就冲药膏、涂激素,但擦药只是临时“哄哄”皮肤,真正要从源头断掉,还是得往生活里找原因。
特别是吃的东西,有时候就是“罪魁祸首”。
有些人湿疹一犯,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其实问题就藏在每天的饭桌上。像虾、蟹、海鱼、芒果、菠萝、牛奶、鸡蛋这些食物,虽然不是人人过敏,但对敏感体质的人来说,它们就像随时引爆的“地雷”。
有研究发现,湿疹儿童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对某些食物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成人也一样,只是反应可能没那么明显,但长此以往,就容易反复出问题。
如果一个人总是吃了某种食物后皮肤发痒、冒疹子,那就要怀疑是不是对这种食物不耐受。最好的办法不是去猜,而是做个过敏原检测,一查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碰的雷区”。
不少家庭一尘不染,地板能照出人影,但家里人还是湿疹总不断。为什么?因为空气中藏着看不见的“诱因”。
灰尘、螨虫、花粉、宠物毛发、霉菌孢子,这些东西肉眼看不见,却能悄悄钻进鼻子和皮肤,刺激免疫系统。特别是床垫、被子、沙发这些地方,最容易藏着尘螨和霉菌,对皮肤特别不友好。
有调查指出,家中尘螨含量越高,儿童湿疹的发生风险也越高。尤其是潮湿的南方地区,霉菌疯长,墙角、柜子、空调滤网都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屋子干净不等于空气清新,尤其对湿疹体质的人来说,真正的“干净”,是连空气都要清理。
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还不舍得睡,抱着手机刷视频刷到半夜三点,这样的生活对皮肤来说就是灾难。
身体在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进行修复和免疫调节,如果这段时间不睡觉,免疫系统就会“加班”,时间一长,皮肤就容易出问题。湿疹患者中,有很多人在症状严重前的一段时间,都经历了长期熬夜或情绪波动大的阶段。
还有人一考试一加班、或者家里出了点事,湿疹立马就冒出来。这不是巧合,而是压力让身体的防线变脆了。
皮肤其实很怕情绪“暴走”。焦虑、愤怒、烦躁这些情绪,都会让身体里的激素水平紊乱。激素一乱,皮肤就开始“闹脾气”。
有些人看到皮肤干、起皮,就疯狂涂润肤霜、精华液,越擦越厚。可湿疹非但没好,反而更严重了。
这时候要小心,可能是护肤品里某些成分刺激到了皮肤。香精、防腐剂、酒精、乳化剂,这些在护肤品里很常见的成分,对普通皮肤没问题,但对湿疹皮肤就是一种“攻击”。
尤其是使用美白、去角质功能强的产品时,皮肤屏障容易被破坏。湿疹患者的皮肤本来就像“破了洞的雨伞”,一旦刺激物进去,就会引发一连串反应,越擦越糟糕。
正确的做法是,用无香、无刺激、专为敏感肌设计的基础保湿霜,不要频繁更换品牌,也不要贪功能。
湿疹严重时,确实要用药控制。但不少人一见红了、痒了,就立马涂激素药膏,而且一涂就是几个月。
激素不是洪水猛兽,用得对能救命,但用错了就会让皮肤越来越“娇气”。长期使用激素药膏,皮肤容易变薄、变脆,甚至出现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有的患者一停药,马上“反弹”,皮肤比原来还糟。
医生建议,激素药只能在短期、急性期使用,控制住症状后就应该慢慢减量、停用,改用保湿修复的方式来巩固。
而且市面上很多“偏方膏”“祖传膏”,含激素却不标明,不少人越擦越依赖,皮肤越发敏感。真正安全有效的治疗,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才能不伤皮肤。
有些人会说,湿疹是不是“火气大”?是不是“上火”?其实湿疹和“火气”没直接关系,它本质上是一种过敏性炎症,和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
简单说,就是身体太敏感了。外界一点风吹草动,比如冷风、热水、灰尘、情绪波动、饮食刺激,就会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误判”,以为被攻击了,于是发动“反击”,皮肤就开始红、痒、起疹子。
皮肤科医生常说一句话:“湿疹不是治好的,是养好的。”要逐渐训练身体适应环境、减少刺激、修复皮肤屏障,这个过程就像养一盆脆弱的花,要细水长流、日晒适度、保持通风,才不会烂根。
穿衣服要选纯棉材质,特别是贴身的内衣裤。化纤、羊毛、尼龙等材质容易刺激皮肤,尤其是出汗时。
洗澡水不要太烫,热水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让皮肤更干,建议温水洗澡,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洗衣液、沐浴露要选无香型、低刺激的产品。香味越重、泡沫越多的产品,往往添加剂越多,对皮肤刺激也越大。
家里可以用除湿机、空气净化器,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湿气重的时候,更要注意通风和干燥。
每天涂保湿霜,尤其是洗完澡后,趁皮肤还有点潮气时涂,可以把水分“锁”进去。
饮食上,可以多吃些深绿色蔬菜、苹果、胡萝卜、紫甘蓝这类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不少人因为湿疹在身上,看起来红一块、疹子一片,就怕被人误会“传染”。其实湿疹不是传染病,它不会通过接触传播,也不是“皮肤不干净”。
有时候,别人一个异样的眼神,比湿疹本身还让人难受。尤其是孩子,脸上一片红疹子,走在路上被人指指点点,家长心里更不是滋味。
理解湿疹,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别等皮肤“喊破喉咙”了,才想起它需要被照顾。
参考文献:
[1]刘玮,李琴.湿疹的病因及其防治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2):123-126.
[2]王晓宇,赵媛媛.儿童湿疹与食物过敏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5):302-305.
[3]李志强,陈丽.湿疹患者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依赖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3):78-81.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