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是由从事欧亚系统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自愿结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团体,2009年4月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民函[2009]115号),主管部门为科技部。研究会以系统科学为主线,广泛联系和团结有志于献身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家、技术专家
“欧亚原创评论”专栏约稿函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是由从事欧亚系统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自愿结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团体,2009年4月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民函[2009]115号),主管部门为科技部。研究会以系统科学为主线,广泛联系和团结有志于献身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会员中,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占比约为三分之一)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挥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优势,为集聚吸纳世界创新资源、系统提升我国创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产业发展、技术变革、国际合作与地缘政治相互作用,对全球秩序变迁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秩序变局的重要主体,尤其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全面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创新发展全球治理知识,建立自主的世界观体系,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在此背景下,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以议题设置为牵引,提出将区域国别研究与产业研究、技术研究相结合,基于中国与全球发展的具体实践,开展一系列跨学科跨领域交叉问题研究。
为广泛联系有志于共建上述知识体系的有识之士,推动相关领域高质量研究,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旗下公众号平台特推出“欧亚原创评论”专栏,诚邀海内外学者、青年学人和相关领域实务专家投稿,期待各方贤达发表高见解、贡献智慧。专栏设置及投稿须知如下:
“欧亚原创评论”专栏欢迎围绕国际地缘、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三个维度的跨学科讨论,重点支持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六大关键领域研究:关键矿产、关键物资、关键基础设施、关键产业技术、关键主体、关键规则。本专栏鼓励将六大关键垂直领域与横向区域空间(全球重点区域国家,尤其是东南亚、中东、非洲区域国家)相结合,调用区域国别、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科技史等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性、系统性研究。
(一)关键矿产研究
作为支撑产业升级与能源转型的重要资源,关键矿产的供给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竞争力与全球供应链韧性。当前,全球关键矿产争夺日趋激烈,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叠加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链对关键矿产的需求激增,使得该领域的动态监测与系统分析成为理解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重要切口。其中,关键矿产资源在全球和不同区域国家分布情况、关键矿产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情况、相关区域国家关键矿产政策、关键矿产企业运营模式等尤其值得研究。
(二)关键物资研究
关键物资是维系社会经济运转与生存保障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地缘冲突等频发的背景下,其战略属性愈发凸显。例如,粮食安全关乎全球稳定,能源供应影响经济命脉,药品储备考验应急响应能力,淡水资源之争牵动地缘政治,等等。对这类物资的生产、流通、储备体系进行研究,是洞察全球风险防控与治理协作的关键维度。
(三)关键基础设施研究
基础设施是全球互联互通的关键工具,承载着物资运输、信息传递、能源输送、金融交易等核心功能,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全球经济运行效率与国际竞争格局。其中,全球性或区域性的交通类、通信类、网络类、金融类、能源类关键基础设施尤其值得研究。
(四)关键产业技术研究
关键产业和技术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与生产力变革的核心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各国纷纷加大对前沿技术与战略性产业的布局,技术竞争与产业竞争相互交织。深入研究信息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新化工、人工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动态和技术动态,分析全球全球产业转移趋势、不同国家的产业科技政策及重点企业经营模式,尤为必要。
(五)关键主体研究
关键行为主体作为全球治理与资源配置的重要参与者,其决策与行动深刻影响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战略支点国家凭借地理区位或资源优势成为区域枢纽,国际组织与跨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发展、规则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国际性或区域性的特殊机构或集团有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对这些主体的行为逻辑与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是理解全球格局复杂性与动态性的重要途径。
(六)关键规则研究
随着国际秩序加速转型,传统规则体系面临挑战,新规则正在酝酿生成。规则的调整与重塑直接关系到各国利益分配与全球治理效能,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国际秩序演变方向与全球治理改革路径。其中,各种关键性的国际政治规则、经贸商业规则以及在国际领域发挥实质作用的非正式规则尤其值得研究。
除上述议题领域外,也欢迎国际问题、区域国别等相关领域的独创性、高价值研究成果。
投稿须知
来稿须为原创首发稿,不接受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出版途径(如公开出版的刊物、集刊、论文集、专著、内部刊物)已经公开发表的稿件,不接受存在如下情形的投稿: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生成文章的主体架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改写既有研究成果;虚构工具信息或隐瞒使用情况;伪造或捏造文献、内容与数据;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等。
来稿字数4000-8000字,可就某一主题内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或就相关领域内的结构性变迁和最新发展动向进行分析评述,也可提供基于一手业内观察或田野调查的深度评论。
投稿邮箱:Area_studies@essra.org.cn。投稿后一个月内,如未收到修改意见或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来稿应包含:标题(中英文)、署名、内容提要(350字以内,中文)、关键词(3-5个)、正文、注释、个人信息(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稿件取舍以研究水平和内容质量为唯一标准。来稿经由初审、专家评审和编委会审议后确定是否采用。采用稿将在“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公众号平台以原创形式发布。
无论是否采用,均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来稿一经刊用,即奉稿酬 ,标准为千字300元。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