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让律师说》是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2025年全新推出的品宣栏目,旨在响应华让律所2025年“三个品牌”战略中“品牌律师”的号召,致力于打造一个360度全方位展示华让律师的优质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华让律师的专业素养、丰富经验以及独特风采得以充分展现,有效提升律师
《华让律师说》是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2025年全新推出的品宣栏目,旨在响应华让律所2025年“三个品牌”战略中“品牌律师”的号召,致力于打造一个360度全方位展示华让律师的优质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华让律师的专业素养、丰富经验以及独特风采得以充分展现,有效提升律师个人与律所整体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华让律师说》将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精准触达不同受众群体,让《华让律师说》成为公众了解华让律所、信赖华让律师的重要窗口 。
不同于民事诉讼,刑事辩护对抗的是公检法机关这一强大的公权力体系。并且,刑事案件的证据大多在早期就已被公安或检察办案人员固定。因此,刑辩律师的职责便是深入了解案件详情,细致剖析案卷材料。在全案阅卷过程中抽丝剥茧,理清案件脉络,精准找出问题所在。当外界都认定当事人有罪时,律师是唯一能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的关键角色。可见,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意义重大,选择一位靠谱的律师,或许就能将当事人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作为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刑事疑难复杂案件中心副主任,于春梅律师在该领域成就斐然,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全力保障了众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逐梦法律路,坚守正义心
回溯高中时代,一部港剧《法网柔情》悄然在于春梅律师心中播下了法律的种子。剧中大律师在法庭上的潇洒与睿智,点燃了她对未来职业的向往。从此,投身律师行业的梦想在她心底生根发芽。2008年,于律师成功通过司法考试,正式踏上律师职业生涯的征程。
自执业以来,于律师便全身心投入刑事案件的辩护工作,尤其在经济犯罪辩护领域建树颇丰。在处理各类刑事案件时,于律师凭借深厚的法律知识和精湛的辩护技巧,始终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助力多位当事人获得从轻、减轻处罚或被判处缓刑。
于律师专注刑事犯罪领域,源于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刑事辩护结果对当事人影响深远,一个错误判决可能剥夺他人自由甚至生命,内蒙古呼格案便是沉重的警示。于律师始终怀揣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法律公正的坚守。
刑事无小事,全力赴每案
“律师,是当事人在黑暗中最坚实的依靠。”于律师坚定地说。过去,社会上对律师存在诸多误解,很多人认为律师是拿坏人钱财,助其逃脱法律制裁的帮凶。但随着法治观念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聘请律师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权利。在刑事领域,即便外界都判定当事人罪无可恕,刑事律师依旧坚守对法律的敬畏,顶着巨大压力,全力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尽管于律师经手的刑事案件不计其数,但她对待每一个案件都慎之又慎。无论是涉及巨额资金的金融经济大案,还是为流浪汉偷酒案件争取法律谅解,于律师都竭尽全力,为当事人争取最公平公正的判决结果。在涉嫌毒品、走私、涉黑、诈骗、枪支等案件中,即便当事人罪行严重,于律师也会努力帮助其避免不当指控和过重判决,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当事人权益方面贡献卓越。
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时,于律师展现出了卓越的洞察力和敬业精神。案件中,侦查机关认定涉案兄弟俩抢劫了被害人的手机。但于律师在会见当事人后发现诸多疑点:被害人的手机购自二手市场,价值仅100元,而家境不错且手持苹果手机的未成年人当事人,理应看不上这部手机。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原来这是一起因未成年人酒后滋事、索要钱财引发的案件,被害人逃跑时手机遗落,并非抢劫行为。
为了还原真相,于律师与检察官反复沟通,面对视频资料无法拷贝的难题,他们连续三四天在检察院阅卷室,一帧一帧查看视频,仔细比对笔录,最终形成有力的法律意见书。虽然检察机关坚持以抢劫罪起诉,但于律师在庭审中依旧据理力争,按照寻衅滋事进行辩护,最终为当事人争取到了较好的判决结果。
深耕细作,只为突破困境
执业十余年来,于律师察觉到公检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取证上愈发严谨,律师的辩护空间逐渐收窄。这就要求律师在查阅卷宗和与当事人沟通时投入更多精力,寻找办案突破口。于律师坦言,若能在案卷中找到一两个关键突破点,对当事人来说都可能是命运的转折点。除了深入研究卷宗,于律师还善于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比如图表法,以理科思维绘制案件流程图。在有争议且当事人不认罪认罚的案件中,穷尽法律、司法解释和案例,全面挖掘卷宗中的实体与程序辩护要点,突破固有思维,探寻全新的辩护思路。
于律师在办理刑事犯罪案件方面积累了丰富且实用的经验。办案时,她会仔细全案阅卷,认真比对每一份笔录、人证物证材料,反复斟酌证据,不放过任何对当事人有利的细节。同时,于律师十分注重与当事人建立信任,深入了解案件事实,秉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力求还原案件全貌。
此前,于律师接手一起非法经营案件,彼时当事人已做完认罪认罚,量刑建议为两年半。接受委托后,于律师迅速前往广东当地阅卷,面对多达一百多本的卷宗和一千多万的涉案金额,她沉着应对。阅卷后,于律师指导当事人调取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证据以及报废汽车拆解资质。此外,还组织专家律师研讨会,经过多轮深入讨论,确定本案属于经营权承包,而非非法经营的无罪辩护思路。最终,案件开庭一年后,检察院撤诉,成功为当事人洗清冤屈。
“踏踏实实地办每一个案子,只要我们接手了这个案子,就跟钱没有关系了,甭管律师费是一块钱一万块钱,还是十万块钱一百万都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同意接受了,我们一定要把它尽心尽责干到底,给它做好,这也是我们一直秉承的一个原则。”于律师直言,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有经济实力的人更容易获得好的法律服务,然而穷人、底层人其实更迫切需要认真负责且能为他们着想的律师。于律师秉持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每年都会不计费用地受理一些案件。她坚持在能力范围内,为那些深陷困境、案子确实需要法律支持的人群提供帮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法律人的担当。
在与于春梅律师的对话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位律师对法律的敬畏、对正义的执着和对当事人的责任。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律师的使命,在法律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维护公平正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老顾洞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