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复杂,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具体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复杂,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具体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免疫异常
- 自身免疫攻击:约70%的病例与免疫介导的骨髓损伤相关。异常活化的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攻击并抑制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 免疫相关疾病: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胸腺瘤,提示免疫系统异常可能诱发AA。
2. 化学与物理因素
- 药物:
- 直接骨髓毒性:如化疗药物(烷化剂、抗代谢药)、氯霉素、磺胺类等,可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
- 免疫介导损伤: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癫痫药)通过过敏或免疫反应间接破坏造血功能。
- 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如工业溶剂、油漆、杀虫剂)是明确危险因素,苯代谢产物可干扰DNA合成。
- 电离辐射:高剂量辐射(如核事故、放疗)直接破坏骨髓干细胞及微环境。
3. 病毒感染
- 肝炎病毒:约5%-10%的AA患者在发病前2-6个月有肝炎病史,尤其是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可能为未知病毒或自身免疫性肝炎)。
- 其他病毒:EB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HIV等感染可能与部分病例相关,但证据尚不明确。
4. 遗传因素
- 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 Fanconi贫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NA修复基因缺陷导致骨髓衰竭及多种畸形。
- 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如TERC、TERT、DKC1基因突变,导致端粒缩短,加速造血干细胞衰老。
- 家族性AA:少数家族中存在非综合征性AA,提示其他遗传易感性。
5. 特发性病因
- 约60%-70%的患者无明确诱因,称为“特发性AA”,可能与尚未识别的免疫异常或环境-基因交互作用有关。
6. 其他潜在诱因
- 妊娠:极少数女性在妊娠期发病,分娩后可能缓解,机制不明。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部分AA患者存在PNH克隆,提示两者可能共享骨髓衰竭的病理基础。
#深度好文计划#总结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多样,涉及免疫异常、环境暴露、遗传缺陷及病毒感染等多重机制。多数病例为特发性,强调早期识别并避免潜在诱因(如药物、化学毒物)对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来源:药葫芦娃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