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三下午,医院门诊大厅人来人往,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味儿。诊室里,一个瘦得像根竹竿的男人坐在椅子上,双手捂着脸,哭得肩膀直抖,连门外排队的人都忍不住探头看。医生李医生赶紧起身,轻声安慰:“别急,先喘口气,给你家人打个电话吧,这病得住院。”男人抬起头,眼泪挂满脸,
周三下午,医院门诊大厅人来人往,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味儿。诊室里,一个瘦得像根竹竿的男人坐在椅子上,双手捂着脸,哭得肩膀直抖,连门外排队的人都忍不住探头看。医生李医生赶紧起身,轻声安慰:“别急,先喘口气,给你家人打个电话吧,这病得住院。”男人抬起头,眼泪挂满脸,声音哽咽:“打给谁啊?我还能麻烦谁?”
他叫朱强(化名),36岁,身高一米七五,体重却只有110斤,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像个风一吹就倒的稻草人。他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做物流调度员,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家里刚添了三胎,老婆还在坐月子,丈母娘忙着照顾,母亲又有心脏病,常年吃药。朱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生病这种事,压根没往自己身上想。可今天,他一个人跑来医院,拿到检查报告时,整个人都懵了——尿毒症。
“医生,我才36岁啊!孩子刚出生,我这日子还怎么过?”朱强哭着问,声音里满是绝望。李医生叹了口气,翻开报告单,指着上面的数字:“肌酐800多,尿素氮高得离谱,肾功能已经废了,得赶紧住院,可能还得上透析。”朱强听完,眼泪又止不住地往下掉,嘴里喃喃:“怎么会这样?我还这么年轻……”
情绪稍微平复后,李医生细问了病史。没想到,这一问才发现,朱强的身体早就拉响了警报,可他愣是没当回事。用他的话说:“我这么壮,哪会得大病?”结果,一拖再拖,拖成了尿毒症。
“医生,我尿里老有泡沫,都一年多了。”朱强回忆说,“当时还跟同事吹牛,说我尿得带劲,肾好得很!”同事劝他去查查,他却笑人家小题大做:“我才30出头,正要三胎呢,肾能有啥问题?”结果,泡沫尿成了他忽视的第一个信号。
李医生解释:“泡沫尿,医学上叫蛋白尿,是尿里蛋白质超标的表现。正常人尿液里蛋白很少,可肾小球滤过功能出问题时,蛋白就漏出来了。这可能是肾病的早期信号。”他顿了顿,又说:“当然,偶尔泡沫尿不一定是病,比如尿急、喝水少、性生活后,尿液浓了也会有泡沫,但这些泡沫散得快。如果像你这样,泡沫细密、冲不散,还持续一年多,那多半是肾脏在求救。”
朱强低头不语,脑子里回想那一幕幕:每次上厕所,泡沫堆得像啤酒花,他还得意地觉得自己“底气足”。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得想撞墙。
第二个信号是腰痛和乏力。朱强说,这毛病也有大半年了。老婆怀三胎时,他忙着加班赚钱,回家还得带两个大的,腰酸得直不起来。他跟老婆开玩笑:“为了这三胎,我腰都废了,国家放开四胎我可不干了!”可玩笑归玩笑,他从没想过去查查,总觉得是累的,歇歇就好了。
“腰痛不只是骨头的事。”李医生说,“肾脏有问题时,肾包膜被牵拉,或者病变压迫周围神经,就会疼。中医也讲,‘腰为肾之府’,肾虚了,腰先扛不住。你这不是单纯累的,是肾病在作祟。”他指着朱强的检查单:“肌酐这么高,说明肾脏过滤废物的能力不行了,毒素堆在体内,乏力自然就来了。”
朱强苦笑:“我还以为多喝点枸杞水就补回来了,早知道……”李医生摇摇头:“枸杞治不了肾病,关键是早查早治。”
第三个信号是水肿。朱强说,最早是早上起床眼皮肿,脸也圆了一圈,他归结为没睡好。后来小腿也肿了,走路鞋都挤脚,他觉得是坐办公室久了,血液循环不好。为此,他还特意改成步行上下班,想锻炼身体。“我每天走两公里,腿还是肿,我还觉得自己特健康呢。”他自嘲地说。
“水肿是肾病的经典表现。”李医生说,“肾脏是管水的大总管,正常时多余水分从尿里排出去。可肾功能下降,水排不出去,就留体内,先是眼睑、脸部,再到腿脚,严重时全身都肿。你还有高血压吗?”朱强一愣:“有啊,最近量了160/100,我以为是压力大。”李医生点头:“这叫水钠潴留,水和钠排不出去,血压自然高。肾病不治,这些问题只会更糟。”
朱强盯着自己的腿,肿得像发面馒头,他突然想起同事说过:“你这腿咋跟孕妇似的?”当时他还哈哈大笑,现在却只剩苦涩。
最后一个信号是恶心和食欲不振。朱强说,这一个月他饭都吃不下,天天反胃,以为是吃坏肚子,吃了不少胃药,可一点用没有。老婆看他瘦得吓人,硬逼他来医院。“要不是她催,我还以为扛几天就好了。”他说。
“这是肾病晚期的表现。”李医生语气沉重,“肾功能衰竭时,体内毒素排不出去,堆积成尿毒症。低白蛋白血症让胃肠道水肿,消化功能差,所以吃不下。毒素多了,还会引发代谢性酸中毒,恶心呕吐就来了。你这症状拖了一个月,已经很严重了。”
朱强愣住,眼泪又涌上来:“我咋就没早点来呢?”
聊完病史,李医生心里五味杂陈。朱强的尿毒症不是一天形成的,从蛋白尿到水肿,再到恶心,每一步都是肾脏的求救,可他全当小事忽略了。数据显示,**慢性肾病(CKD)**在中国的患病率高达10.8%,很多患者早期没症状,等发现时已到晚期。朱强就是典型例子。
“尿毒症是肾衰竭的终点。”李医生说,“肾脏过滤废物的能力几乎没了,毒素全留在血里。现在只能靠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朱强问:“能治好吗?”李医生摇摇头:“治愈很难,但控制得好,能活十几年甚至更久。关键是早发现,你要是泡沫尿时就查,也不至于这样。”
朱强沉默了,低头看着报告单,眼泪滴在纸上,晕开一片。
这场门诊让李医生感慨万千。他常跟朋友说:“身体的信号,别不当回事。泡沫尿、腰痛、水肿、恶心,这些听着普通,可连起来就是大病的前兆。”他还提醒:“尤其是年轻人,别觉得自己岁数小就没事。肾病不挑人,高危人群—like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者老熬夜、乱吃药的,得定期查查尿常规、肌酐、肾彩超。”
“还有生活习惯。”李医生补充,“少吃咸的,别憋尿,多喝水,别乱吃止痛药。肾脏不吭声,可坏起来要命。”
住院那天,朱强终于给丈母娘打了电话。老婆得知后哭着赶来医院,抱着他安慰:“没事,咱们一起扛。”医生安排了透析,朱强的症状缓解了些,可他知道,未来的日子得跟机器绑在一起。他跟李医生说:“我以前老觉得男人得硬扛,现在才懂,健康才是硬道理。”
那天傍晚,李医生下班路过病房,看见朱强在窗边发呆,手里攥着孩子的照片。他走过去拍拍朱强的肩:“别怕,有我们在,你还有好多日子陪孩子长大。”
36岁的朱强,从一个壮小伙拖成了尿毒症患者,只因忽视了身体的“悄悄话”。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多少人的漫不经心。李医生常说:“肾病最怕拖,拖不起,也输不起。”愿每个人都能听懂身体的声音,别让下个“朱强”是你我。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肾脏病学》(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Zhang L,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The Lancet, 2012.KDIGO 202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lomerular Diseases. Kidney International, 2021.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内科学》(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来源:健康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