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的国军战犯,为何抗拒改造?有人不服,有人自尽,黄维最犟
1948年9月23日,随着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一声令下,华东野战军对济南发起了总攻,一时间炮火齐鸣,战场上更是响起了“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口号。
1948年9月23日,随着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一声令下,华东野战军对济南发起了总攻,一时间炮火齐鸣,战场上更是响起了“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战斗口号。
在前几次的特赦名单当中,黄维的名字一直都没有出现,直到最后一次他的名字才被列于其中,这里面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交代过:“功德林里面还有一批战俘吧?都关了这么久了,他们都已经放下武器20多年了,即便是再顽固的人到这时候应该也软化了,把他们
郑庭笈是历经与日寇白刃战而从无数次战斗中存活下来的军中翘楚。忻口会战期间,郑庭笈多次和日军拼刺刀,身中多弹却幸运生还,这远非原军统局本部第五处审讯员周养浩能相比。郑庭笈身上散发着将军的杀伐之威,而周养浩仅仅是在折磨人时滋生了些许暴戾凶狠之气。这也是功德林的将军
自1949年6月起,各地战俘管理所关押的国军被俘将领逐渐被转送至北京,得胜门外的功德林一号大院顿时变得热闹非凡。一批又一批国民党战犯从全国不同地方被送来,接受新中国对他们开展的改造工作。
1952年的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场特殊的"楚汉争霸"正在锅炉房上演。黄维执红先行,当头炮架得震天响;康泽握黑车沉底,冷笑道:"老王那套美军战术,在朝鲜战场怕是要吃瘪!"话音未落,隔壁研究室的欢呼声穿透砖墙:"志愿军又打了个漂亮仗!"两位昔日中将司令官对视一
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只有极少数不是文化人能进入功德林这一特殊场所,胡大树就是这种个例。《特赦》中,那些有着黄埔军校学习经历或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战犯们,表面上虽停止了武装对抗,然而在起初阶段,十个人当中差不多有九个内心依旧抵触,想法里充满抗拒。
在解放战争的风雨岁月中,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走到了人生的转折口,他们中有人选择坚决抵抗,有人则在战局崩溃时起义投诚,顺势归队。但有一位国军兵团副司令,明明带着十万人起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却非但没有获得新生,还被关进了功德林监狱。
1959年12月4日,新中国进行了首次特赦,共特赦战犯33名,其中国民党战犯30名,伪满洲国战犯3名。这批特赦战犯其中有10人关押在北京功德林,他们分别是:
他们至少是少将级别,以前都是国民党的地方大吏,当中不少人还是国军里的高级指挥官。
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於五月十七日上午十時在功德林寺院舉辦“澳門功德林文獻遺產的世界意義”專題講座,理事長楊開荊主講,秘書長陳美動、監事林金霞陪同參觀。澳門筆會會長湯梅笑、理事長廖子馨、監事長譚任傑,以及該會理事、會員,聯同文獻學者、美術工作者三十多人應邀出席。
碾庄的夜很安静,刘镇湘坐在掩体边,手里握着那份空投的密令,他想不通黄百韬为什么说要撤,他也没打算撤,七兵团要死,就死在碾庄。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当中有一位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将领,如果说出他的名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比较陌生...不过此人曾经是教导总队的副队长,可谓是黄埔系的嫡系将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资历”与杜聿明、黄维等人的资历不相上下,却在抗战后期并没有太多的建树...1949年他跟
北京友谊医院里,64岁的王耀武躺在床上,发出破风箱般的声音:“老沈啊,那年在功德林听说要特赦,我躲在被子里哭了整夜……现在才明白,自由比坐牢更难熬。”
从1959年到1965年期间,功德林里面的那些战犯总共经历了6次大范围的特赦。在这当中,有三个人很幸运地被摘掉了战犯的帽子。那么,这三个人到底是谁?他们后来的情况又怎样了呢?
北京的功德林,原本是清末一座香火寥寥的寺庙,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座特殊的“思想改造学校”——这里关押着近百名国民党战犯,其中不乏黄埔军校出身的“天之骄子”。他们曾是蒋氏政权的中流砥柱,却在战败后被锁进高墙,经历了一场“灵魂的重塑”。有人顽固到底,有人洗心革面
这是1949年,国军高级将领杜聿明在淮海战役被俘时的场景,照片中的杜聿明身穿普通的棉衣,头戴帽子,一脸的生无可恋,而后面,就是看管他的解放军战士,此时的杜聿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在李宗仁和白崇禧所率领的桂军当中,张淦和李本一都是属于他们的嫡系将领,两人历经抗战的大部分战役。在抗战结束后,张淦和李本一两人都被俘。
在新中国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中,不仅有解放战争时期与我军正面交锋的国军将领,也有抗战期间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战犯,当然,也包括国军中“独树一帜”的特务系统负责人,这其中,又以沈醉、徐远举、周养浩三人为代表的“军统三剑客”最为典型。
1948年10月21日,杜聿明从沈阳飞抵葫芦岛,正式就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葫芦岛指挥所主任”,这个职务跟黄埔一期的老大哥范汉杰,有着惊人的相似,范汉杰被俘之前,担任的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未来功德林难兄难弟的任所,互相之间距离不足百里!
在1955年举行的全军大授衔中,在革命年代战功赫赫的陈赓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成为十位开国大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