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四类人常见,要特别注意一个细节,医生发出提醒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51卷《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22年《柳叶刀》心血管专刊,2023年4月
您可能听说过高血压,也知道血压高了不好,但您是否了解过“低压高”?有些人可能会疑惑,血压不是应该一起升高吗?为什么会出现只有低压升高的情况?低压高到底是不是高血压?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血压问题——低压升高。
高血压是如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被称为“无声杀手”。它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会对心脑血管、肾脏等器官造成长期伤害。
高血压不控制,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向器官的健康,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高血压的表现往往也不一样,经常会有朋友问:低压(舒张压)高更危险,还是高压(收缩压)高风险更大?
华子告诉他,不用急于药物调整,如果收缩压可以达标,那么舒张压可以暂时忽略。因为最近有项研究结果,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要收缩压可以达标,舒张压稍高一点儿并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血压作为一种定量信息,给我们至少提供了4个数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和脉压差(PP),然而如果问一个麻醉医生:您认为手术中的血压高到什么程度,或者血压低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您需要开始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