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又上央视!再生稻“种一收两” 改良配方苗更壮
像今年天干,您家田里面的水不能断,到分蘖的时候,还是要追肥,促进基本苗,保证每亩达到16—18万穗,这样才能保证再生稻的头季产量能达到800公斤。
像今年天干,您家田里面的水不能断,到分蘖的时候,还是要追肥,促进基本苗,保证每亩达到16—18万穗,这样才能保证再生稻的头季产量能达到800公斤。
在陆家未来智慧田园,农机手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野间忙碌穿梭,随着一株株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稻田很快铺满一层新绿,现场一派繁忙又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李晓峰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现代化机械插秧有着显著的优势,如能够控制秧苗
眼下,正是再生稻秧苗的关键生长期,在应城市杨河镇的田间地头,精准测温、配方施肥等智慧田管正领跑今年春耕第一茬。
“栽秧子啰!”4月8日上午,在“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发源地——自贡市富顺县龙万乡的五余村,伴随着阵阵洪亮的吆喝声,插秧比赛的参赛选手纷纷撸起袖子、卷起裤脚、俯下身子,在不断后退过程中,将秧苗插满田间。当天,龙万乡第二届农耕文化活动(开秧门)在这里举行,拉开了
“栽秧子咯!”4月8日上午,在富顺县龙万乡五余村,伴随着阵阵洪亮的吆喝声,插秧比赛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撸起袖子、卷起裤脚、俯下身子,在不断后退过程中,将秧苗深浅适度插满田间。当天,龙万乡“传承农耕文化·共绘田园新篇第二届农耕文化活动(开秧门)”在这里举行,拉开了“
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水稻种植提供更多可能,《农资导报》将于5月13日在湖南长沙举办2025(第四届)水稻提质增产暨植物健康技术交流会,带你解锁水稻提质增产更多科技创新。
3月底寒潮天气过后,再次迎来连续多日的晴好天气,而4月上旬整体天气较好,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未播种的早稻、再生稻可以利用有利天气进行直播了,正在育秧的秧苗和已经直播的早稻、再生稻宜到田间观察是否受到低温影响。
“首先进入我们这个导航系统,在无人驾驶操作软件上设置AB点,建设一个新的路径……”近日,再生稻AI智慧农场启动仪式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厦中村举办,种粮合作社的社员在现场认真观摩无人水稻插秧机插秧作业。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参加了启动仪式。
“那还是看天育秧的时代。谷子撒进100多亩地里,催苗时它们就浮在了水面上,只见鸟儿一哄而上争抢谷子。那是鸟儿最激动的时刻,也是我和我爸最绝望的时刻。我们只能坐在田边去网上找各种驱鸟的工具,最后我们买了很多彩带绑在竹竿上插在田里,依靠彩带随风作响的声音驱赶鸟群。
“我们请机插师傅一天要三四百元工钱,用这个无人插秧设备就可以省下这笔钱。另外,没有人在上面操作,插秧机载重更轻,还可以省下一些燃油费,插的水稻也更加符合标准。按照龙岩市再生稻AI智慧农场从育秧到收割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我估计一亩田可以给我们省下六七百元的成本,
多光谱无人机精准巡田,根据麦田长势进行变量施肥;借助卫星遥感墒情数据,打造智能灌排系统,在电脑或手机端便能轻松控制浇水量;立体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加上喷雾补光系统,让水稻秧苗住上舒适“电梯房”,可缩短育秧周期一周……
“首先进入我们这个导航系统,在无人驾驶操作软件上设置AB点,建设一个新的路径……”3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罗锡文团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正式启动建设“再生稻无人农场”,这也是在福建建设的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先进入我们这个导航系统,在无人驾驶操作软件上设置AB点,建设一个新的路径……”3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罗锡文团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正式启动建设“再生稻无人农场”,这也是在福建建设的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头茬还没收,看看这结实率。今年经历了高温,这个结实至少在90%以上。二茬的再生芽已经萌发出来,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首先进入我们这个导航系统,在无人驾驶操作软件上设置AB点,建设一个新的路径......”3月26日,在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罗锡文院士团队队员,正在田间为当地种粮合作社的社员演示无人水稻插秧机插秧作业。
“今年换了台大机器,效率翻了好几倍,以前用微耕机,一个人一天只能耕两三亩,现在一天最多能耕近三十亩!”在村委楼后方的田地里,三门村村委会副主任兼农机手杨进伟熟练地操作着崭新的履带式拖拉机在水田里快速往返,锋利的旋耕刀刺入田地,轻松就能翻起大片泥土、清除沿途的杂
最近十来天,南方地区的气温不断上升,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很适合出门踏青,观赏油菜花、桃花等。不过,从今日起,全国大部分地区从西往东南逐渐迎来强降温,长江中下游地区预计从3月27日开始“大变脸”,如江西地区,平均气温赣北赣中可下降14-16℃,赣南可下降12
空置的秧盘沿着流水线依次前行,自动完成上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随后被机械手整齐堆垛在转运托盘上,等待被送进恒温暗化催芽室接受48小时的贴心催芽服务,紧接着一根根细嫩的芽头便会依次破土而出。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彭廷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Top期刊《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发表题为“Microbial fermentation in co-ensiling forage-grain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任务,围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增产型保护性耕作等主推技术,先后发布4项机械化指引性技术文件,加快增产型机械化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的机械化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