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绘出好“丰”景
当金黄麦浪在江淮大地上翻涌出又一个丰收年景时,人们注意到,“三夏”时节已悄然来到,作为全国小麦主产省之一,安徽正以“压舱石”的担当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当金黄麦浪在江淮大地上翻涌出又一个丰收年景时,人们注意到,“三夏”时节已悄然来到,作为全国小麦主产省之一,安徽正以“压舱石”的担当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当普通农民为了多收几斤稻谷忙得脚不沾地时,这位名叫胡代书的重庆汉子,却赌上全部身家,用7年时间和20万债务,干出了一件震惊农学界的大事,育出中国首棵再生稻。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通过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等方式,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稳产丰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
在广袤的八桂田野上,有一抹动人的身影,她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乡村振兴的农业之路,她就是自治区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港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秀娟。从当选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便在她心中深深扎根。从此,她用脚步丈量
眼下正是水稻插秧的好时节,闽清各乡镇开始忙着种植再生稻,确保粮食稳产增收。日前,记者走进白中镇前坂村再生稻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地进行插秧工作,或移苗、或施肥、或犁地、或抛秧,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谷雨过后正是安徽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的时节。在桐城市吕亭镇双联村三想家庭农场的百亩示范田里,一台新式的宽窄行高速插秧机在稻田里快速地栽插着一簇簇秧苗。机手设置好相关参数开动插秧机后,启动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模式,插秧机便笔直匀速行驶起来。这台插秧机插出来的水稻秧苗跟
武汉智能农机促粮食单产提升现场演示培训活动,28日在位于黄陂区李集街道的武汉市畅享荣达农机专业合作社举行。活动现场,智能插秧机、育秧播种流水线等多款新型农机产品集中亮相,助力水稻粮食单产提升。
前不久,聚焦到西部建功立业,我们向有西部工作、生活经历的青年发起征稿。为什么选择西部?本期大家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扎根西部的他们怎么说。
臻两优钰占是隆平高科选育的优质杂交中稻品种,先后通过长江中下游、长江上游、华南稻区、武夷山区国审及湖南、广东两省审定,覆盖长江流域、华南稻区等适宜南方籼稻种植地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性好,荣获安徽省(第六届)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当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在皖西大地上激昂奏响,霍邱县立足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之路,奋力书写着乡村发展的崭新答卷。4月22日,六安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融媒体采风团来到了霍邱县白莲乡和龙潭镇,这里既有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又有扎实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广再生稻高效种植技术,4月23日下午,桐城市再生稻宽窄行机插秧技术现场观摩暨培训会在吕亭镇双联村三想家庭农场成功举办。各镇(街道)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分管负责人、粮油技术骨干、再生稻种植大户代表及市农业农
再生稻四防一增技术是指防头季倒伏,防再生季遇寒露风抽穗,防头季抽穗高温危害,防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危害,增强再生出苗能力,以保障再生稻抗逆高产稳产。具体内容如下:
乔两优17作为近年来推广的优质再生稻品种,其产量表现受到种植户和农业部门的广泛关注。根据多地试验示范数据及官方报道,该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表现出稳定的高产特性,尤其在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的综合产量上具有显著优势。### 一、品种特性与产量构成乔两优17是由湖南省农
眼下,正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早稻育秧工作已进入尾声,插秧工作在热火朝天的进行。近日,监利市黄歇口镇兴华智慧农场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两台插秧机轰鸣着来回奔忙,正有序进行早稻插秧作业,轰鸣声过后,稻田地里株株翠绿的秧苗迅速成列成行,为希望的田野披上了绿色新衣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古诗中的乡村意象,承载着中国人对土地的深情。然而,当土坯房被钢筋混凝土取代,当农耕仪式被短视频消解,当乡音逐渐混杂着城市腔调,那些“抹不去的农村回忆”究竟以何种形态存在?这不仅是对过往的怀旧,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存续与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辨
枝头,油菜花开绚烂;枝上,角果密密匝匝……10年前,张立友在六合区竹镇镇流转了2600多亩土地开展稻麦(油)轮作种植。去年,他种的油菜亩产超200公斤,虽然产量较往年有大幅增长,但相比区内一种植户亩产311.3公斤破全市油菜单产记录的产量,还是逊色不少,张立友
走进育秧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正在运作的机械化育秧设备,工人操作娴熟。秧盘沿着流水线依次前行,自动完成上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再由工人整齐堆放,等待被送进暗化催芽室。
今年,我省将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农机装备迭代升级。在农机补贴上,对粮油生产的关键环节实施作业补贴。
枝头,油菜花开绚烂;枝上,角果密密匝匝……10年前,张立友在六合区竹镇镇流转了2600多亩土地开展稻麦(油)轮作种植。去年,他种的油菜亩产超200公斤,虽然产量较往年有大幅增长,但相比区内一种植户亩产311.3公斤破全市油菜单产记录的产量,还是逊色不少,张立友
像今年天干,您家田里面的水不能断,到分蘖的时候,还是要追肥,促进基本苗,保证每亩达到16—18万穗,这样才能保证再生稻的头季产量能达到8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