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高通加速度:ADAS生态新势力如何强势崛起?
2025年以来,随着中国车企纷纷发力在量产车型中进一步加速普及辅助驾驶功能,这一「科技平权」之风正在悄然改变行业竞争格局。与此同时,中国辅助驾驶产业则正在经历从「算力驱动」到「体验优先」的范式跃迁。
2025年以来,随着中国车企纷纷发力在量产车型中进一步加速普及辅助驾驶功能,这一「科技平权」之风正在悄然改变行业竞争格局。与此同时,中国辅助驾驶产业则正在经历从「算力驱动」到「体验优先」的范式跃迁。
车企凭借终端用户的天然触角,构建起数据护城河:理想、奇瑞、吉利等车企近期都宣称数据量达到了 1000 万 Clips;小鹏更是把这一数字拉到了两倍:2000 万 Clips。
2025年被认为是高阶辅助驾驶上量的元年,这里的高阶辅助驾驶指的是具备城市NOA功能的车型。而2024年,高速NOA其实已经迎来了比较明显的增长。今年一开年,比吉奇3大自主品牌先后发布了智驾普及的战略规划。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率先发展的中国市场,Honda将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共同开发打造适合中国道路环境的新一代ADAS,未来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该项技术。
原因是包括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智己汽车、上汽大众--七大重量级品牌接连宣布与其深化战略合作。除此之外,Momenta还与日产、大众、奔驰、奥迪、比亚迪、广汽等多家国内外车企建立了合作。
原因是包括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智己汽车、上汽大众--七大重量级品牌接连宣布与其深化战略合作。除此之外,Momenta还与日产、大众、奔驰、奥迪、比亚迪、广汽等多家国内外车企建立了合作。
此前4月30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一则科普视频中也未提及“智驾”二字,而是统一表述为“智能辅助驾驶”,在这之前余承东都是使用“智驾”表述。
2025年,智能驾驶突遭降温。于是,上海车展的风向也变了。在展会之前,我们几乎可以预判到,这场车展,很多车企会大讲特讲智能驾驶。然而,禁令一出,关于智能驾驶的宣传话术,不得不柔和了很多。
你可能天天听这个-智驾-那个-NOA-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尤其是华为余大嘴那嗓门,喊得是山响,什么-遥遥领先-、-乾崑一出,谁与争锋-!搞得好像除了他家,别人都在玩泥巴。
近日,自动驾驶领域的两大巨头Momenta与Uber共同宣布了一项重大的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携手把自动驾驶车辆引入Uber平台,共同推动自动驾驶Robotaxi在国际市场的商业化落地。
一直以来,外界都知道Momenta的L2很强,是业内首屈一指的存在。但鲜为人知的是,Momenta的L4也很强,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招,直接拿下与行业巨头 Uber的战略合作。
在2025年的上海车展上,上汽奥迪全新品牌AUDI携手Momenta官宣了双方的合作,将联合打造行业首个“德系电动豪华标准+⻜轮⼤模型”智能辅助驾驶⽅案,共同定义豪华智能辅助驾驶标准。
当你走进展馆参观重磅新车,很快就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象:很多车型似乎就像共享了一套设计语言,大屏幕、增程动力、激光雷达……配置就像流水线上的零件,被不同品牌组成“熟悉的陌生人”。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Momenta先后与本田、上汽大众官宣联手,这两大品牌将在未来多款车型上搭载由Momenta提供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一年前,北京车展上头部企业还在比拼「全国都能开」今年的上海车展,已经有人率先迈向了「全球都能开」,达成此番成就的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就是Momenta,此刻,它集齐中美日德顶流车企的认可,以上海车展为分水岭,让智能辅助驾驶的赛段迈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回顾20
2025上海车展期间,智己汽车与Momenta联合宣布,双方携手打造的IM AD智能辅助驾驶正式出海。据介绍,这是行业首个量产级智能辅助驾驶国际化的战略合作,标志着“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实现了由本土优势迈向全球竞争力的跨越升级,将为东南亚、澳新、欧洲、中东等
Momenta CEO曹旭东指出,要想实现必须攻克数百万个长尾问题,且要积累至少1000亿公里的数据。为此,Momenta制定并实施“一个飞轮两条腿”产品战略:依靠首创的数据飞轮,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Momenta CEO曹旭东指出,要想实现必须攻克数百万个长尾问题,且要积累至少1000亿公里的数据。为此,Momenta制定并实施“一个飞轮两条腿”产品战略:依靠首创的数据飞轮,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Momenta CEO曹旭东指出,要想实现必须攻克数百万个长尾问题,且要积累至少1000亿公里的数据。为此,Momenta制定并实施“一个飞轮两条腿”产品战略:依靠首创的数据飞轮,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近期,上海车展前夕,汽车行业的发布会依旧络绎不绝,但智驾领域的营销风向却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热闹非凡的智能驾驶营销浪潮已经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车企纷纷展示高度相似的安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