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如何造成脆性骨折的?其与血脂指标的关系是什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涵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随年龄增长,以及绝经后失去雌激素保护引发骨代谢异常,骨骼愈发疏松脆弱。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涵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随年龄增长,以及绝经后失去雌激素保护引发骨代谢异常,骨骼愈发疏松脆弱。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开始药物治疗时,推荐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建议首选口服制剂
骨质疏松听上去不疼不痒,但是它被称为“沉默的隐形杀手”。它不声不响地一点点让骨头变得疏松、脆弱,等发现时,往往就是摔了、断了,甚至卧床不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骨质疏松症将成为老年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其特征是骨强度降低、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加,而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骨折已成为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常发生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骨量丢失等病理改变,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已达19.2%[2],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脊柱融合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老年疾病和非老老年疾病和非老年疾病疾病是根据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年龄特点进行分类的,面对老年疾病与非老年疾病,应秉持理性、积极的态度,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然而,一些顽固的骨不连并不能得到满意地解决,这归根结底是源于目前人类对骨不连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导致临床工作者对骨不连认识不足,从而无法有针对性的给予治疗。
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科研工作中,前沿、权威的指南/共识犹如精准的航标,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抉择及学术研究方向指引道路。为助力各位老师在骨科领域的工作与探索,本文汇总了2025年3月份发布的骨科领域相关指南及共识,供各位老师查询下载~
这位66岁的王女士前来做常规体检,骨密度检测结果却让主治医生大为惊讶——她的骨密度水平竟然相当于30岁年轻女性的标准,T值为-0.3,远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学术院长、弗里德曼学院和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爱德华·萨尔兹曼阐述了科学家对镁的了解以及尚不确定的问题,并对如何负责任地服用镁提供了指导。
在过去的 15 年里,关于成人维生素 D 补充的建议不断更新。2011 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率先发布指南,随后内分泌学会也发布了相关指南,但关于维生素 D 的推荐膳食摄入量(RDAs)以及“正常 / 最佳” 血清 25 - 羟基维生素 D [25 (O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的疾病,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患病人数越多。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到来,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也将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当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估算,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千万,其中女性约7千万。结合指南共识,本文梳理了23种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与用药注意,供各位老师参考。
本药是防治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 (肾阳虚证) 的中药二类新药。其主要成分为从水龙骨科多年生蕨类植物槲蕨的根茎中提取的骨碎补总黄酮。强骨胶囊具有补肾、强骨、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骨痿,症见骨脆易折、腰背或四肢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或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
春暖花开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知识储备,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路街道习武园社区携手省农业农村厅离退处、青年路卫生服务中心为退休人员开展免费体检和健康科普知识讲座活动。
很多人认为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甚至霉菌感染是女性专属疾病。实际上,这些"女性常见病"在男性中也存在患病风险,且往往因就诊意识不强而延误治疗。
前不久,美国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将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的给药频次降低至每5年一次,即可有效降低绝经后女性椎骨骨折的发生率。报告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引起巨大反响,也给我们留下很多应用方面的思考。比如,原先的抗骨松方案是不是可改为
根据贝哲斯咨询的调研,2024年全球骨科支撑系统市场规模达29亿美元,预计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8%。
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腧穴或经络施以针法或灸法,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目的。针灸疗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已经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类疾病的一种重要替代治疗方案。目前针灸疗法主要包括毫针针刺、电针、温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