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与老师苏轼齐名而并称“苏黄”,词与同学秦观齐名,书法位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的文学创作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为理论核心,追求语言锤炼与意境创新,对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与老师苏轼齐名而并称“苏黄”,词与同学秦观齐名,书法位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的文学创作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为理论核心,追求语言锤炼与意境创新,对
老话讲"父母在就是福",这话真不假。看看身边过得顺当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把爹妈当宝供着。就像宋朝那个大书法家黄庭坚,人家当大官了还天天给老娘刷马桶,生怕别人伺候不周。结果咋样?人家不光孝子当出名了,写字作诗也成了千古名人。这就跟种树似的,根扎得深,枝叶自然茂盛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诱惑,才子们又会百般焦虑,到底是在纷争中坚守本心,还是应该为了功名富贵而随波逐流?因为只有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少走弯路。
文征明(1470-1559年),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初名壁(或作壁), 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 因曾任翰林院待诏,故人又称文待诏。
北宋黄庭坚与明董其昌同为彪炳书史的一流书家,但其书学观念截然相悖。当对其各自所属时代及群体做出考察时会发现,这种相悖不仅存在于黄、董二人个体之间,亦存在于整个时代及其上下关系中。它牵带出的是在古典书学内部以两宋为分水岭,从美学理想、技巧操控,到书写心理、专门身
从章法、字法(结字)和笔法三个方面,结合书法史背景与作品特征,对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人来得书帖》及黄庭坚《齐君帖》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