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高血压控制率仅为23%,远不及白天
北京时间3月29~31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举办的心血管领域盛会——ACC.25学术会议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学术内容丰富,涵盖心血管各个领域。在本次大会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公布了“24 HOUR AMBULATORY BLOOD PR
北京时间3月29~31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举办的心血管领域盛会——ACC.25学术会议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学术内容丰富,涵盖心血管各个领域。在本次大会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公布了“24 HOUR AMBULATORY BLOOD PR
①当血压水平≥160/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也就是2级高血压以上,就需要口服降压药了。②当血压水平在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就是1级高血压,就要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如果是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
谁还不知道运动是续命神器?保持身体健康离不开运动,无论是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亚健康状态,还是生病期间,适当运动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当你……靠墙蹲 30 秒、做平板支撑、踮脚并保持、做握力训练(把手攥住并保持)时,都是在做「等长运动」。
参考文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51卷《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22年《柳叶刀》心血管专刊,2023年4月
您可能听说过高血压,也知道血压高了不好,但您是否了解过“低压高”?有些人可能会疑惑,血压不是应该一起升高吗?为什么会出现只有低压升高的情况?低压高到底是不是高血压?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血压问题——低压升高。
这些功能性文盲有一个名字“阅读障碍症”。但同是字母文字,且语法更加复杂的德国和俄罗斯并没有15%的成年人口患有“阅读障碍症”。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和体检打交道。每次体检,量血压几乎是必做项目。当医护人员拿着血压计,熟练地绑在手臂上,然后听着那 “滋滋” 的声音,得出的数值可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可你有没有留意过,有时候,高压正常,低压却高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咱就一起来深入
高血压不控制,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向器官的健康,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高血压的表现往往也不一样,经常会有朋友问:低压(舒张压)高更危险,还是高压(收缩压)高风险更大?
朋友们,我是李医生,今天可得跟你们好好唠唠低压增高这个和咱们健康息息相关的大问题!你们知道吗,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低压高的情况愈发普遍。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朋友,在体检或者平常量血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低压(也就是舒张压)老是在9
华子告诉他,不用急于药物调整,如果收缩压可以达标,那么舒张压可以暂时忽略。因为最近有项研究结果,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要收缩压可以达标,舒张压稍高一点儿并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夜间高血压的定义为ABPM 提示夜间平均收缩压≥120 mmHg和/或舒张压≥70 mmHg,不论其血压节律为勺型或非勺型,以及白天血压如何。
在中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5.2%,高血压成为了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7亿人,治疗率只有45.8%,控制率仅为16.8%。
然而由于常规检测方式通常在白天进行,夜间高血压往往难以被识别、容易漏诊,这使得不少患者处于危险之中而不自知。
有些人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血压高了、血糖高了、血脂高了,甚至连尿酸也跟着“凑热闹”……如何预防慢性病以及早发现疾病信号,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这些基本的身体健康指标,一定要了解!
近期发表于J Endocr Soc期刊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老年人群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降低血压,特别是在体重指数(BMI)超过30 kg/m^2的个体中,并且这种降压效果似乎与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