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高血压,医生建议多喝西芹汁,坦言主要有3个好处
老杨今年63岁,平日喜欢散步、打太极,生活充实。可最近半个月,邻居们发现他不见了踪影。原来,老杨从半个月前开始频繁头晕、头痛、心慌,稍微活动就疲惫不堪。起初他以为休息不足,但症状持续未缓解,最终决定就医。
老杨今年63岁,平日喜欢散步、打太极,生活充实。可最近半个月,邻居们发现他不见了踪影。原来,老杨从半个月前开始频繁头晕、头痛、心慌,稍微活动就疲惫不堪。起初他以为休息不足,但症状持续未缓解,最终决定就医。
高血压有多普遍,大家都知道;但你可能不知道,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危险程度也不相同。今天我们就直奔主题:医生特别提醒,这三种“隐形杀手”式的血压最要命,早知道早预防,别等到器官受损才后悔。
家属焦急地说他睡前刚和儿子吵了一架,气得血压飙升,吃了两片降压药想压一压,结果半夜突然胸背剧痛,站都站不起来......
近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张婷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32岁的年轻患者。王先生在年度体检中发现血压为130/98mmHg,面对偏高的舒张压,他起初认为 “没有不适症状就无需在意”。
52岁的吕先生,虽然年龄不算大,但已经是一位“资深”高血压患者了,他45岁时被确诊为高血压,随后的几年里一直服用缬沙坦,血压控制的还不错,但这两年来他发现即使是坚持吃药,血压又开始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但又不甘心再加一种降压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安全的加强高血
就像体温、脉搏一样,血压也是我们身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就是血压。血压的数值,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表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近期,英国期刊《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发表了学者Amer S.A.等的新研究,表明在规范服用降压药的基础上,科学补充钙、镁、维生素D三种营养素,可显著增强降压效果。本文结合这项新研究,来给高血压患者说
70岁出头的李老师,20多岁体检就发现了高血压。据他自己说,就是到医院体检、看病时测血压高,放松下来,私底下测血压都是正常的,是“白大衣性高血压”,可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诊断名词呢!
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30年间,尽管高血压在中国非常流行,但24小时动态血压控制情况尚不明确。
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它像一位沉默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袭着人们的身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困境。今天,我要讲述一个关于高血压的真实故事,希望通过这个故事的人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并学会如何预防和控制。
北京时间3月29~31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举办的心血管领域盛会——ACC.25学术会议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学术内容丰富,涵盖心血管各个领域。在本次大会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公布了“24 HOUR AMBULATORY BLOOD PR
①当血压水平≥160/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也就是2级高血压以上,就需要口服降压药了。②当血压水平在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就是1级高血压,就要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如果是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
谁还不知道运动是续命神器?保持身体健康离不开运动,无论是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亚健康状态,还是生病期间,适当运动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当你……靠墙蹲 30 秒、做平板支撑、踮脚并保持、做握力训练(把手攥住并保持)时,都是在做「等长运动」。
参考文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51卷《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22年《柳叶刀》心血管专刊,2023年4月
您可能听说过高血压,也知道血压高了不好,但您是否了解过“低压高”?有些人可能会疑惑,血压不是应该一起升高吗?为什么会出现只有低压升高的情况?低压高到底是不是高血压?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血压问题——低压升高。
这些功能性文盲有一个名字“阅读障碍症”。但同是字母文字,且语法更加复杂的德国和俄罗斯并没有15%的成年人口患有“阅读障碍症”。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和体检打交道。每次体检,量血压几乎是必做项目。当医护人员拿着血压计,熟练地绑在手臂上,然后听着那 “滋滋” 的声音,得出的数值可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可你有没有留意过,有时候,高压正常,低压却高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咱就一起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