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劲峭,法度严整:欧阳询小楷《心经》的千年风雅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典中字数最少却影响极大的一部经文。“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多”意为到彼岸,短短二百余字,却蕴含着洞察世间、超脱生死的智慧,是修行者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自传入中国以来,无数人诵读抄写,期望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典中字数最少却影响极大的一部经文。“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多”意为到彼岸,短短二百余字,却蕴含着洞察世间、超脱生死的智慧,是修行者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自传入中国以来,无数人诵读抄写,期望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关键转折点:1905年科举废除。馆阁体下岗再就业,改头换面成"规范字"。
《黄叶和尚墓志铭》全称《唐故卧龙寺黄叶和尚墓志铭》,刻于唐武德三年(620年),由许敬宗撰文、欧阳询书丹,是研究唐代书法与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尽管现存版本为后世仿刻(原碑已佚),但其艺术特点仍可从书法风格、文本内容及历史背景中窥见一斑。以下从书法艺术、文本结构
临《九成宫》最怕写成“印刷体”——乍看工整,细瞅死板。老欧这手楷书,表面像尺子量出来的,实则暗藏无数“心跳操作”。今天这份手稿,专治手抖、眼瞎、脑补过度三大临帖病!
今年清明刚过,南开大学书法教授田蕴章在抖音上传了段视频。老爷子戴着老花镜伏案挥毫,宣纸上铺开的正是欧阳询的《九成宫》。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笔力犹胜当年",也有人直言"结构松散"。面对争议,田蕴章只淡淡说了句:"我写得不好,但已尽力。"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唐代著名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楷书以险峻挺拔、法度森严著称,被誉为“欧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七届兰亭金奖得主崔寒柏先生对自己的楷书是颇为自信的,他获奖的两幅楷书作品都是在其直播间在网友的见证下一次创作成功的,这样的勇气和能力远超那些复写择优的书家,如此功力源于他对楷书的深刻理解。
今日已故田楷创始人田英章之子田雪松在直播中谈到很多人认为田书过于单一,不如欧楷丰富,他对此做出了回应,虽然举有例证,但是他的观点依旧难掩其对书法,特别是楷书的认知肤浅,更体现出他对欧楷认知的局限。
欧阳询小楷《九歌》宋石刻本,不知何时埋入土中。清嘉庆廿三年河北丰润县重出。一面刻《九歌》小楷,一面刻章草千文,皆欧书。重出土时石已残缺。《九歌》残存六歌,末有周越题记,千文残存七十七行。
我对欧阳询的“楷书第一帖”《九成宫》的通临,早已是N次了!今天再一次的通临,正所谓经典的艺术作品,是需要千锤百炼的,写多少次都不为过!重复次数越多,越能体现经典的魅力!
欧阳询楷书刻石《翟天德墓志》2015年5月西安发现,唐贞观八年十二月廿五日葬。此前西安陆续发现欧阳询楷书新拓:分别是《李誉墓志》(贞观8年)、《王女节墓志》(贞观10年)、《邓通夫人任氏墓志》(贞观14年)和贞观15年的《丘师墓志》。加上1958年发现的《窦娘
康熙此联 “君子温其如玉,大雅卓尔不群” ,书法造诣与内涵皆不凡。从书法看,用笔稳健,笔画厚实,起收利落,如颜真卿楷书之端庄大气,尽显沉稳厚重;结体规整严谨,恪守平衡和谐之道,似欧阳询之精妙结构,蕴含皇家威严庄重;墨色均匀,浓淡相宜,古朴典雅,颇具晋人风韵。
卢中南,1950年12月出生于武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以楷书见长,尤其以研习并传承欧阳询的“欧体”楷书而闻名。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欧体严谨法度的基础上,融入个人风格,形成了端正雅致、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欧阳询(557—641)作为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他开创的“欧体”楷书体系,不仅终结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南北书风的分野,更奠定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基础,成为后世楷书发展的核心范式。
田英章先生作为当代楷书领域的代表性书法家,其书法教学影响广泛,弟子众多。最出名的就是下面的这四位,大家来看看他们的作品,这样的千人一面的作品真的好吗?欢迎你留言讨论
字形稍长,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气势奔放,疏密得当,气韵生动。
3月12日,欧阳询书画院、望城区书法家协会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度工作成果,部署2025年度重点工作,推动全区书法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田英章的书法以欧楷为根基,将欧阳询楷书的险峻与严谨展现得入木三分。在笔画上,他的起笔藏锋,行笔稳健,收笔利落,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线条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他对结构的把控更是一绝,字的重心平稳,各部分比例协调,整体布局疏密得当,展现出极高的书法技巧和对传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