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糠

我们这一代人有没有可能成为从小农经济到数字农业变化的见证者?

有一篇公众号文章,是讲我国未来十年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作者根据当今国家高层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农业将要发生的颠覆性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的农业不仅仅是告别牛耕时代,走进全面机械化时代;而且是要跨越机械化时代,走向AI时代,用数字和代码来进行农业生产

数字 农业 牛车 牛耕 麦糠 2025-06-24 17:13  4

「今日作家」隋建丛 ‖ 打麦场上话春秋(散文)

在农村,有一个地方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见证着四季的更迭与变迁,凸显着劳作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那便是打麦场(有的地方叫打谷场,其实,用处都是一样的)。它不仅是农作物脱粒和晾晒的场所,更是一部详实的史书,书写着农耕文明的春秋岁月,诉说着在历史的进程中,农村生

作家 散文 麦粒 麦糠 打麦场 2025-06-11 17:31  7

乡村记忆 | 难忘麦收季

这一天一天地忙忙碌碌,也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感觉才过完年几天啊,转眼又到了过麦的季节。再过几天,此刻翻滚的麦浪就要“粉身碎骨”,化身金灿灿的麦粒,刷啦啦流进百姓的粮仓。八个月的辛苦耕耘,终于换来丰产的喜悦,下一步该考虑怎样丰收了吧!

乡村 记忆 麦穗 麦糠 碌碡 2025-06-10 12:13  7

华州瓜坡北沙村:收麦往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语道尽了农人的辛酸与每日不得闲的忙碌。随着五月的到来,田里的油菜,小麦分别即将成熟,这些农作物需要收割碾打,部分农作物还需要田间管理、下种,使农人在每日不得闲的情况下更加的忙碌。

华州 麦糠 收麦 北沙村 收麦往事 2025-06-10 07:54  7

于德庆散文:记忆中的麦秋

现在的农民过麦秋,家里种上10亩20亩小麦,每亩地花上几十元钱,地头树荫下吃着雪糕或品着茗茶,和聚拢来的乡亲们相互逗趣说笑着,麦田轰鸣作业的收割脱粒、秸秆还田于一体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就将收割下的金黄色麦粒,装入翻斗三轮车厢给运回家中。若嫌晾晒麦子麻烦费力,不愿

散文 德庆 麦糠 麦秋 德庆散文 2025-06-06 21:37  4

麦收记忆②|生产队里麦收忙

等我长到五六岁有记忆的时候,父亲已经在公社工厂上班,吃上了商品粮。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哥哥放弃了学业,回家务农,结婚后分了家,因为有文化,还在生产队当了会计。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年幼的我懵懵懂懂地感受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生活气息,尤其是那如火如荼的麦收时节。

记忆 生产队 牛车 麦糠 稻草绳 2025-06-05 05:44  8

冯德良:老鼠拉木锨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人们土里刨食,依土地而生。在长期的农业劳动过程中,老祖宗发明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有的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它们历经几千年、几百年的改进改良,有的已经淘汰或者将要淘汰,有的仍在使用,木锨就是其中之

麦芒 风牌 麦粒 麦糠 冯德良 2025-06-05 08:39  5

风吹麦浪忆往事

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风吹来,青黄的麦田如金色的海浪在涌动,耳边是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声声呼唤,似乎是在招呼人们:麦子就要熟了,提前做好各种准备等着收割吧!

风吹 麦粒 麦糠 忆往事 麦浪忆往事 2025-05-31 18:59  5

上色老照片:生产队里的麦子记忆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的生产队属于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它不但承担着农村日常生产的管理工作,还肩负着像麦子收割、夏季播种这类季节性事务。开展这些工作,既需要进行细致的组织与规划,也离不开社员们的团结协作、携手共进。

乡村 记忆 老照片 生产队 麦糠 2025-05-31 17:41  6

麦收的乡愁!

五月的风刚掠过田埂,老槐树的白花就落了满地。记忆里收麦的日子总带着铁锈味——镰刀磨得锃亮,父亲蹲在墙根“霍霍”磨刀的声响,像极了如今手机里循环播放的老歌,听着听着,眼眶就被麦芒刺得发酸。

麦芒 乡愁 麦秆 麦粒 麦糠 2025-05-25 18:29  7

60年前,轰轰烈烈的收麦像打仗

又是一年收麦季,毛蕾老师说,“山田麦熟不归去,三百里江都是愁”,现在全网都在呼叫河南老表回家收麦。(想看看上回发的老照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949—1972年,许昌师专(前身)的校长书记,你知道吗)

许昌 毛蕾 麦糠 收麦 麦鱼 2025-05-15 11:11  10

秋分种蒜黄金期,牢记“三深两浅”秘诀保丰收!

立秋萝卜白露菜,秋分种蒜正当时。清晨的露水刚打湿田埂,老张头蹲在地头捏起一抔土,土块在指尖碎成细沙,"这墒情正好,该下蒜种了!"咱们种蒜人常说"七葱八蒜",农历八月正是种蒜的黄金时节。今天就把我20年的种蒜经验细细道来,特别是那"三深两浅"的增产秘诀,保准您种

丰收 叶枯病 黄金期 秋分 麦糠 2025-04-23 21:00  8

秸秆逆袭记:从田间焚烧到变废为宝,这些黑科技让农民笑了!

引言:被误解的“黄金资源”每到秋收,田间升起的浓烟总让人揪心。农民祖辈焚烧秸秆的“传统”,如今却成了环境与健康的“隐形杀手”。但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废料”的秸秆,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华丽转身”,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黄金资源”。今天,我们揭秘秸秆处理的新出

黑科技 田间 农民 秸秆 麦糠 2025-04-05 00:4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