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的真实现状,看两组数据
清晨五点,平壤万景台区的筒子楼里,43岁的李成美摸黑起床。她颤抖着从铁皮柜里舀出三勺玉米面,用政府发放的电子秤精确称量——550克,这是全家四口人今天的全部口粮。
清晨五点,平壤万景台区的筒子楼里,43岁的李成美摸黑起床。她颤抖着从铁皮柜里舀出三勺玉米面,用政府发放的电子秤精确称量——550克,这是全家四口人今天的全部口粮。
清晨五点,平壤郊区的一栋筒子楼里,42岁的纺织女工金美善摸黑起床。她小心地舀出半碗玉米面,兑水熬成糊糊——这是全家五口人一天的早餐。窗外的广播正循环播放着新闻:“我国自主研发的洲际导弹再次试射成功!”
白川义则,1869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是松山藩士白川庆应第三子,曾就读于松山中学。1884年1月,白川义则入日本陆军教导团,历任近卫工兵中队附,步兵第21联队附。1890年7月26日,白川义则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期步兵科,翌年3月26日被授予步兵少尉军衔。1
清晨六点,平壤地铁站台飘着油墨香。赶早班的市民捧着当日报纸仔细阅读——这不是文艺电影镜头,而是朝鲜人获取信息的日常。在这个被外界贴上"神秘"标签的国度,首都平壤正上演着计划经济下的独特生活图景。
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日本殖民者招募部分朝鲜人担任基层管理者,例如铁路巡警、矿山监工和农场管事。
李雪主,朝鲜第一夫人,出生在清津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她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出身,但家里条件还算不错,教育资源也够用。
“一座山分两半!中国拿45%,朝鲜拿55%,但两边到现在还在较劲!”
1942年,东北。抗战时期,日本7 31细菌部队的鬼子,正在利用中国人做病毒的生化反应实验。照片里,痛得龇牙咧嘴,可以想象面对白色魔 鬼,他的内心是何等的绝望恐惧。731事件是侵华日军假借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之名,实则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
清晨六点的平壤,科学家大道的薄雾尚未散尽,老金家的蜂窝煤炉已经飘出大麦茶香。这个三代同堂的六口之家,住在黎明大街分配的三居室里。窗台上整齐码放的泡菜坛,像列队的士兵般标齐对正——那是去年冬储时节,街道办按户分发的越冬物资。
我日子拮据,和女友吃饭都请不起。周彬顿顿鱼肉,吃得脑满肠肥,晚上经常打着饱嗝同我唏嘘。时间长了,我便开始有些嫉妒。同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这差距咋就远了去了。
说起朝鲜,这个总是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国家,私家车这事儿可真让人琢磨不透。你想啊,两千多万人的国家,私家车主才两万人左右,这比例小得跟啥似的,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不,咱们的好奇心就被勾起来了,朝鲜的私家车到底是咋回事儿?它们咋就在这么个相对封闭的地方慢慢冒出头来
朝鲜人大部分在国营工厂上班,朝鲜女人很多在食品厂,鞋厂以及纺织厂工作。朝鲜男人很多在机械工厂上班。朝鲜人每周工作六天,每个人都很勤奋,早上七点多,工人们就会陆续到岗。朝鲜国营工厂里的工人,工资普遍在三百人民币左右。这样的收入,在朝鲜还算不错。
"您有微信运动好友超过5000步吗?"平壤街头,朝鲜导游金同志突然发问。我正得意地掏出手机展示前日两万步记录,却见她指向窗外——晨雾中,穿深蓝工装的上班族们正列队步行,每个人背着的帆布包随着步伐规律摆动,像一支无声的行军队伍。
2003年11月20日,抗战时期曾被侵华日军强迫充当“慰安妇”的朝鲜老人朴永心,在其80多岁高龄时,在中日学者的帮助下,重回南京,在市中心的利济巷2号一座二层旧式楼房这个当年日军的慰安所旧址,指认了她遭受日军侮辱与摧残的伤心之地。
原本朝鲜与韩国还能够分庭抗礼,但是由于后期苏联收手,导致朝鲜与韩国资源武力出现较大差距,这也间接影响了朝鲜立国后的状态。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往昔岁月,节奏舒缓,“从前慢,慢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爱情纯粹而悠长;如今则是瞬息万变,快节奏让人心神难宁,仿若无处安放。往昔,人们尊崇奉献,对英雄满怀敬仰,以成为科学家为崇高理想;而当下,明星、爱豆备受追捧,成为众多人崇拜的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