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抚远丨当赫哲族婚俗成为爆款体验 边陲小镇靠“非遗魔法”拿捏Z世代
在祖国版图最东端的晨昏线上,“边城”抚远以温热的掌心捧起第一缕晨光。赫哲族的渔猎文明在这里舒展成千年的长卷,其以鱼皮文化为核心的技艺体系、婚俗传统,通过创新转化与文旅场景的深度结合,为抚远市打造了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实现了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祖国版图最东端的晨昏线上,“边城”抚远以温热的掌心捧起第一缕晨光。赫哲族的渔猎文明在这里舒展成千年的长卷,其以鱼皮文化为核心的技艺体系、婚俗传统,通过创新转化与文旅场景的深度结合,为抚远市打造了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实现了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康熙二年(1663年)三月,当清朝官员在奏折里第一次写下“赫哲"二字时,他们或许没想到,这个从"赫真"(东方人)演变而来的称呼,会成为中国北方渔猎文明的活化石。更早的文献里,"黑斤"、“黑津"等称呼,都是赫哲人扛着鱼叉与风雪在历史长河里刻下的印记。直到1934
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临近,人们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再度被点燃。从亚冬会的举办地哈尔滨一路向东,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的敖其湾滑雪场,十几位身着赫哲族传统服饰的滑雪爱好者从雪道上蜿蜒而下,他们轻盈的身影在雪地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引起游客们的惊叹和围观。
2025年1月15日,在哈尔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广场,同江市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鲟鳇之巅,赫哲祖源”同江市首届鳇鱼火锅推介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美食文化推广,进一步提升同江市特色美食的知名度,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共筑传承,文化新生。12月28日,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黑龙江同江市委宣传部、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启动的“银鹤计划—寻找非遗传承人”公益项目之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大赛在
“抄袭”的帽子扣在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头上,这本身就自带流量,2001年郭颂一个在音乐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前辈,一个被誉为“东北民歌宣传大使”的艺术家,突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